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鸦片战争前大清国内禁烟建策及举措
作者:吴大康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禁烟政策  许乃济  黄爵滋  林则徐 
描述: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大清传统的禁烟政策,以及许乃济、黄爵滋、林则徐禁烟三法的异同和联系,勾画了鸦片战争前大清国内禁烟建策及举措的基本轮廓
黄爵滋:中国近代爱国者的先驱——兼与林则徐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黄细嘉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林则徐  禁烟  抗英 
描述:在鸦片战争中,黄爵滋和林则徐高举禁烟大旗,厉行禁绝鸦片;致力巩固海防,坚决抵抗侵略;努力学习西方,寻求制敌良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后人树立了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成为中国近代爱国者的先驱
林则徐曾来蒲城为王鼎守丧:兼与牛济先生商榷
作者:郭昭明  来源:陕西史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牛济  王鼎  蒲城  王益谦 
描述:林则徐是否来蒲城为王鼎守丧,《陕西史志》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牛济先生的《林则徐未赴蒲城为王鼎守丧》一文,对此持否定态度。笔者对此问题研究了近30年,提一点不同的看法,仅供参考。林则徐蒲城之行虽未
文化名人的澳门情结
作者:朝勃  来源:心理世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名人  澳门情结  文天祥  汤显祖  林则徐  魏源 
描述:文天祥(1236—1283)在澳门外海留下了千古绝唱 澳门位于零丁洋(亦有人写成“伶仃洋”)口岸。南宋末年,公元1278年冬,文天祥兵败被俘。张弘范(南宋降将)挟持他攻打南宋最后的
历史名人与澳门
作者:黄德晟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  历史名人  林则徐  康有为  文天祥  《知新报》  《海国图志》  汤显祖  维新变法  《牡丹亭》 
描述:父母
论道光皇帝开放言路政策与内政改革
作者:黄俊军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光皇帝  道光帝  内政改革  海运  改革方案  盐法改革  贺长龄  黄爵滋  言路  林则徐 
描述: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仅从开放言路政策与内政改革这一角度来窥视道光皇帝。一、道光皇帝开放言路政策道光帝即清宣宗爱新觉罗·宁,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继位,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可是“康乾盛世”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此时土地兼并激烈,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人民的反封建起义此起彼伏。除此之外,既有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挑战,又有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清朝倾销鸦片、想要打开天朝帝国的大门所形成的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总之,道光帝继承的是“一个荒淫而腐败的朝廷,一个无秩序而贪污的政府,以及被叛乱弄成百孔千疮的帝国”①道光帝面对“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其图治求强的愿望强烈,不再采取康雍乾时期顽固的僵死的文化专制政策,而是实行开放言路政策,在比较大的深度和广度上允许土大夫品评时政,揭露弊端,献计献策。道光帝多次要求“凡...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作者:贾天运  来源:郑州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道光皇帝  清政府  虎门销烟  鸦片走私  黄爵滋  资产阶级  重治吸食  布政使  中英贸易 
描述:则徐为人正直廉洁、办事认真,颇受皇帝青睐,他仕途畅达,步步高升,先后担任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
林则徐与王鼎的友谊
作者:何敦铧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道光帝  穆彰阿  反对派  黄爵滋  友谊  湖广总督任内  民族利益  禁烟行动  翰林院 
描述:林则徐与王鼎的友谊
关于道光年间禁烟问题的不同看法
作者:郭孝义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光帝  禁烟问题  许乃济  林则徐  不同看法  禁烟运动  重治吸食  黄爵滋  总督  穆彰阿 
描述:了反复的斗争。但是有关的档案史料证明,1836年6月10日(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许乃济虽曾上过一个《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清变通办理折》,但当时除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人外
鸦片战争时期的人才观
作者:郑剑顺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人才观  人才危机  人才问题  龚自珍  林则徐  科举考试  黄爵滋  魏源  传统观念 
描述:化.人才观的情况就是如此.战前、战时与战后,人才议论者从社会危机意识到人才危机;从人才危机探究科举弊病;从战争意识到将才、练兵及掌握新式武器的重要;从失败看到人才存在问题等等.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粗略考察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