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创作谨严 古今典范
作者:邓啸林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才  杜甫  鲁迅  王安石  典范  杜诗  白居易  创作态度  自然人  结果 
描述:者惟其甫也。”以诗人论诗人更见杜诗之高妙。杜甫是个天才而又勤学苦练的诗人。他由于“读书破万卷”于是才“下笔如有神”,才臻于“诗兴不无神”的境界。他的诗歌皆是他反复吟咏,精心琢磨的结果:“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长吟》)
宋诗与陶杜
作者:金诤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学史  朱自清  代表性  杜甫  苏轼  日常生活  王安石  黄庭坚  杜诗 
描述:一 朱自清先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日常生活的诗——序肖望卿<陶渊明批评>》)有趣的是,三家之中,苏轼是宋人,而陶、杜两家在文学史上崇高地位的确立也都是在宋代,而且对他们的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也都出自苏轼之口,“吾
王安石文学革新一隅
作者:张啸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革新  作品  韩愈  杜甫  杜诗  革新派  欧阳修  受非难  政治家 
描述:受非难。程颢兄弟说他是“坏了后生学者”,吕诲诬蔑他“如少正卯之才,言伪而辩,行伪而坚”。宋代的道学家们视他为死敌,后世也对他毁誉参半。曾经有人说“秦之亡由商鞅,宋之亡由安石”。鲁迅
苏、黄诗比较论
作者:韩经太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李商隐  杜诗  杜甫  王安石  李白  韩愈  比较研究  诗心 
描述:从其成就足以代表宋诗的角度讲,苏轼,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而从其风格足以体现宋调的角度讲,黄庭坚,同样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唯其如此,苏、黄诗的比较研究,显然就具有超越单纯之作家研究而体味一代诗人之文化艺术精神的深远意义。同时,由于人们多知苏、黄之同,故本文特意偏重于苏、黄之异的辨析。
《乌江亭》诗引起的是与非
作者:田山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迁  刘邦  江东  乌江  军事  项羽  政治  杜诗  人民日报 
描述:概括下来,列示于后: “王荆公比起小杜来实在要高明得多”。(黄语)“可见杜诗的观点是不可取的,而王诗的观点是可取的。”(宋语)他们的理
从陶杜的典范意义看宋诗的审美意识
作者:程杰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意识  杜诗  王安石  欧阳修  杜甫  黄庭坚  宋诗  苏轼  宋人 
描述: 北宋后期的蔡宽夫是这样描述本朝诗坛状况的:“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祥符、天禧之间,杨文公,刘中山、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而文公尤酷嗜唐彦谦诗,至亲书以自随。景祐、庆历后,天下之尚古文,于是李太白、韦苏州诸人,始杂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优劣论述评
作者:陈贻焮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李杜  王安石  创作时期  杜诗  八仙  太白  文章  光焰 
描述:日忆李白》编在天宝五载春;接着将《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编在《春日忆李白》之后《今夕行》之前,虽未明言,心里也认为这诗当作于天宝五载春:这种安排,或据旧注所作考证或酌情而定,大致上是可
说“当春乃发生”
作者:周正举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物诗  瀛奎律髓  胡应麟  锦官城  杜甫  好雨  上元  刊误  纪昀  杜诗 
描述:唱。
杜甫“卜居”诗中的主人指谁?
作者:濮禾章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卜居》  花溪  蜻蜒  严武  成都府  澄江  杜诗  黄鹤  成都草堂 
描述:昌等以为“主人”是指当时代理成都府尹的裴冕。但顾宸、浦起龙等又不同意这个意见,认为“无据”。仇兆鳌却说:“主人,公自谓。”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定论。这看来似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但它与杜甫能定居于草堂,却有着直接的关系。
海棠之类
作者:杨义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  苏东坡  《梅花》  杜诗  王安石  歌妓  杜甫  交往 
描述:虽好不题诗。”意思是说,并不是说李宜没有海棠那么娇美动人,但是杜甫还没有给美丽的海棠写诗呢![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