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31)
报纸
(22)
学位论文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4)
地方文献
(334)
按年份分组
2014
(27)
2013
(37)
2012
(58)
2011
(39)
2010
(51)
2009
(22)
2008
(48)
2006
(32)
2003
(20)
1998
(21)
按来源分组
安徽文学(下半月)
(4)
文学界(理论版)
(3)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
青春岁月
(1)
北方文学(下半月)
(1)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东京文学
(1)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海外版)
(1)
相关搜索词
女性解读
《牡丹亭》
情爱描写
人物形象
情
汤显祖
"至情说"
性别
中西文化比较
上古情怀
形象
影响
内容梗概
凸显
性格特征
人性解构
思疾
情爱教育
人性
六条妃子
惊梦
存在意义
创作主题
情与理
封建叛逆
情欲
崔莺莺
孝文化
女性自传
首页
>
根据【关键词:杜丽娘】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现实照进梦想——从《牡丹亭》的结尾看汤显祖思想的现实意义
作者:
沈娜娜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思想成熟
思想成熟
描述:
《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人们多看作是汤显祖思想上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本文以为这正是它思想的宝贵之处。
由《牡丹亭》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作者:
张冰
张本昌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杜丽娘
描述:
作为“临川四梦”之翘楚,《牡丹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汤显祖“至情”的世界观。杜丽娘作为“至情”的化身,她对爱情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就是汤显祖对“情”的追求。本文尝试结合《牡丹亭》文本阐释汤显祖的“至情”论。
从《西厢记》和《牡丹亭》看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曾效葵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崔莺莺
崔莺莺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描述:
《西厢记》中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中一个勇于反叛、敢于向封建势力宣战的经典形象,她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最初觉醒。《牡丹亭》中杜丽娘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求,认为女人天生应有性爱的权力,是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真正甦醒。
辗转于三教之间:由《牡丹亭》看汤显祖的文学倾向
作者:
齐海燕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童心说
童心说
杜丽娘
杜丽娘
罗汝芳
罗汝芳
晚明
晚明
王思任
王思任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王阳明
王阳明
心学理论
心学理论
描述:
汤显祖生在一个戏剧繁荣的时代,因其创作成果丰硕,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早年师承罗汝芳,兼容王阳明心学理论、李贽的"童心说"以及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达观主张,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宗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