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论《牡丹亭》中春香的存在意义
-
作者:陈小梅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香 春香 杜丽娘 杜丽娘 存在意义 存在意义
-
描述: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至关重要。她对于剧中主人公杜丽娘来说承载着重要的形象意义。她是杜丽娘感情的引路人,是杜丽娘性格另一面的映照,是杜丽娘反抗封建礼教的启蒙者,同时也承载着剧作家深刻的思想意义。
-
《牡丹亭》:“人”的赞美诗
-
作者:程建忠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人 人 人性 人性
-
描述:"的伟大力量和高贵理性。
-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述评
-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创作主题 创作主题 杜丽娘 杜丽娘 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
描述:"世间只有情难诉",是汤显祖文学思想与《牡丹亭》创作主题的高度概括。作者倾其心血,塑造了一个强烈地热爱自由、热爱生命、向往爱情的艺术形象杜丽娘。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
画像与主体意识觉醒: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四出《写真》之精神
-
作者:张舒然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主体意识觉醒 主体意识觉醒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
描述:试图赋予杜丽娘自画像以新的意义。
-
汤显祖的“至情观”
-
作者:周媛媛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观” “至情观” 戏剧《牡丹亭》 戏剧《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映出汤显祖人性的觉醒和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
永不变老的杜丽娘
-
作者:孙惠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自逗起 一梦而亡 至情至性 《牡丹亭》 杜丽娘
-
描述:自《牡丹亭》问世,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的学者文人甚多,其中有大量评论是关于作品的反抗意义和人性自觉意识。进入现代以来,《牡丹亭》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杜丽娘的情爱生发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对反封建意义也有了重新的认知。通过对杜丽娘梦境发生的心理基础和作者的哲学倾向的探讨,从而了解作品永不消退的魅力。
-
叛逆的闺秀:杜丽娘与薛素姐之比较
-
作者:赵云彩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薛素姐 醒世姻缘传 叛逆
-
描述:在明代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之下,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如杜丽娘、薛素姐之类的叛逆女性形象。她们本来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经过思想上的觉醒和挣扎,她们不再遵守传统的清规戒律,做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奋起反抗男权至上的社会,赢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尊严。
-
《奼紫嫣红》编舞技法与舞作结构分析
-
作者:廖抱一 来源:运动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审美意象 象徵法 虚实相生
-
描述:学思惟,且应和中国历史时空观之舞蹈内涵。
-
夜深沉:流水华章之三
-
作者:苏叶 来源:雨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智者 西施 南京 近三十年 艺术家 清明 杜丽娘 民歌 高寿
-
描述:屋里静静的,一位华发如鹤的智者和一位双鬓犹漆的贤者,都拿清明的眼神定定地看我,等我说下去。2007年9月21日晨,九十高寿的艺术家高马得老先生在南京仙去。笔者与他们一家近三十年素交,哀哀悼别,无可言表。捡拾旧日笔墨,慈颜音容犹在,却都成了往事,不胜唏嘘。择其数节整理,以为遥祭。
-
“哀”“乐”相衬情更浓
-
作者:石毅坚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境 以乐景写哀 反衬 杜丽娘 窦娥冤 表现方法 情境 牡丹亭 戏曲创作 艺术规律
-
描述:,写喜事必须要"枝头鹊雀喳喳叫"吗?写倒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