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李觏的人才观
-
作者:陈志云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人才观 时代意义 借鉴
-
描述:直至今日,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我国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制度的宝贵借鉴。
-
李觏教育思想研究
-
作者:瀚青 范玉凤 来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教育 学习
-
描述:育观。并对社会、女子和军事教育都有所论述,构成了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对今天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
李觏遗存及祭祀述略
-
作者:周世泉 若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遗存 祭祀 述略
-
描述:文章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就抚州市区内李觏的遗存和历代祭祀情况作简要、客观的记述介绍,为李觏的研究者提供资料参照,其中,“龙马书院”过去少有提及,尤为值得关注。
-
李觏教育思想探析
-
作者:杨安邦 陈凌 周秀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教育思想 论述
-
描述:李觏是北宋中期江西籍有深远影响的进步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丰富,涉及到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作用与师德、学校教育与科举选才的关系等方面。
-
李觏对中国传统哲学“道”范畴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顾厚顺 吴小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道”范畴 继承和发展
-
描述:李觏“道”范畴的阐述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主要表现在:把“道”看成是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是常与权的统一;是一与不一的统一;是无不至,无不通。
-
“李觏无子孙”说质疑
-
作者:江建华 刘敦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家世 方舆胜览
-
描述:“觏无子孙”之说由来已久。文章就此说的由来和流传进行罗列梳理,分析祝穆《方舆胜览》及民间有关此说的可疑之处,提出疑义和不同见解。列举与此说相反之事实及史料记载,甄别正反双方例证之虚实,并分别对“无子”、“无孙”进行反面求证,以期达到否定“无子”,质疑“无孙”从而肯定“有子”,推断“有孙”之目的。
-
李觏《易论》思想研究
-
作者:李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易论 义理
-
描述:进行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易论》十三篇的研究来了解李觏的易学思想,他的易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北宋易学解易的特征,是北宋易学的引领者之一,促进了易学从象数易学到义理易学的转型,并且抛弃了魏晋时期王包含玄学的义理易学,促进了易学的发展。通过研究李觏的《易论》可以更好的理解他易学思想的特点,揭示其哲学思想的内涵。本文通过对李觏所著的《易论》十三篇的研究,联系北宋时期易学的特征,从他的《易论》的内容、解易方法、主要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李觏易学的独特价值。他的《易论》思想对卦、象等的解说非常富有义理和哲理,整个文章充满了辨证思想,文章的逻辑思路非常严密,论证如理有据,采用一问一答的写作方式,很自然的将自己的问题关注点呈现给读者,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主体分为四部分。在第一章中,基于世人对李觏的《易论》十三篇不太了解,因此文章第一部分从李觏《易论》的主要内容着手,分析李觏《易论》的主要内容,理清《易论》的逻辑思路;文章的第二部分将开始介绍李觏《易论》解易的方法。李觏解易重易理,务实效,注重因时制宜,是明体达用之实学,通过研究李觏易学的解易方法可以大致了解北宋初期解易的方法,同时对于今天研究《周易》也很有意义的;文章第三章将从李觏《易论》用卦、用爻的特点入手,解析他用卦、爻的特点,他对卦、爻的解释或不同与他人,或相同与他人,都是出于他对卦、爻的理解或政治观点的需要;文章的第四部写《易论》的影响。他的整个易学思想包括在他的《易论》和《删定易图绪论》中,他的《易论》对其后的著作《删定易图绪论》的影响、以及对当时易学及后世易学的影响。进而分析《易论》的历史价值。通过对李觏《易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的《易论》并不是专门注解《周易》的,并且对《周易》卦、爻辞的解释不多,文字也很少,但其深刻的哲理性使我们对他的哲学思想及对《周易》的理解又多了一个方面,同时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北宋初期易学思想的特点,也是对《周易》不仅仅是一个卜筮之书的很好的证明。通过对李觏《易论》思想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李觏他的政治、经济、礼学等思想的内在联系性,使其易学思想受到应有的重视。
-
李觏礼论思想研究
-
作者:李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礼论 北宋中期 伦理思想
-
描述:著作及李觏礼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论述了礼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三、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主要对李觏礼论思想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最后一部分对李觏的礼论思想进行了评价。
-
李觏诗歌创作研究
-
作者:欧婷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诗歌 历史定位
-
描述: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与李觏诗歌创作实绩并不相称,李觏诗歌创作研究还有进一步开拓的学术空间。本论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李觏诗歌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以期确立李觏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为今后中国文学史的修订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李觏在文学观念上主要继承了《诗经》的风雅美刺精神和韩愈等“文以载道”的思想以及尚奇求变的审美趣尚,溶铸时代理学认知,加以整合发展,从而形成有个性的诗学观。在创作实践上,李觏的诗歌认真践行其诗学主张,干预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有写到的惨状。关心民生可谓伴随李觏一生,同一个问题,往往在他诗文中都有表现,诗文互证、取材独特、构思新颖构成李觏民生诗的鲜明特色。咏史、咏物也是李觏诗歌的主要题材类别,前者侧重反思两汉盛衰,后者向平贱...
-
论李觏的经济思想
-
作者:姜国柱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经济 思想
-
描述:周礼》的理财思想和经济制度所提出的富国利民、平土均田、薄赋轻役、重农抑商等经济思想 ,并阐发其丰富内容、深刻蕴义、进步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