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5)
学位论文(6)
报纸(2)
会议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6)
按年份分组
2012(15)
2011(21)
2010(10)
2008(14)
2005(10)
2004(10)
2003(10)
2002(10)
2000(4)
1998(5)
按来源分组
青少年书法(12)
书画艺术(8)
其它(8)
东南文化(3)
江西社会科学(2)
文艺研究(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1)
艺术教育(1)
海峡文艺出版社(1)
李瑞清工艺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陈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瑞清  图画手工科  工艺教育思想 
描述:出的艺术设计人才。从李瑞清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开设“图画手工科”算起,中国设计艺术教育发展了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国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百年之际,回顾历史,能使我们更好地认清现在,鉴照未来。李瑞清爱好艺术,加之良好的家庭熏陶,使他在艺术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李瑞清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及对艺术教育的热爱,是他投身艺术教育的契机。清朝末年,中国的工艺教育已经开始发展,此时的工艺教育是自发的,没有规范的教育体制的规范,而李瑞清的图画手工科教育是在“癸卯学制”颁布后建立的,是系统的学校教育,由此开始工艺教育的发展已有章可循。清朝末年的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废科举、兴学堂、培养技能型人才成为时代的要求。李瑞清爱好艺术,善于接受新事物,还处处为学生着想,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在师范学堂中他率先引进了图画手工科。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总共开办了两届,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造就了吕凤子、姜丹书、张大千、胡小石、经亨颐等我国近代第一批美术教育师资队伍。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的建立,对学堂图画手工科的普及、社会对工艺观念的改观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瑞清工艺教育思想对当前艺术院校教师的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关系的处理、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关系的把握,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中外来经验的借鉴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简论李瑞清大篆书法理论及其实践
作者:张洪峰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生平  大篆书法 
描述:李瑞清是晚清著名的书家,提出了系统的大篆书法理论,同时在实践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瑞清艺术生涯初探
作者:牛赫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瑞清  李瑞清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  艺术生涯  艺术生涯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描述:现代书法史上地位等几个方面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但求达到对李瑞清艺术特色的深层次理解。
从“骨力强劲”到“强其骨”的衍生:李瑞清对潘天寿绘画的影响
作者:王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瑞清  李瑞清  潘天寿  潘天寿  篆隶精神  篆隶精神  骨力强劲  骨力强劲  强其骨  强其骨  高雅古拙  高雅古拙 
描述:言等方面的比对,找出二者之间相似的地方。然后得出李瑞清对潘天寿书画艺术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潘天寿又是怎样进行发展变化并形成了自己风格的。通过对二者某些师承的研究,能对我们如何吸收借鉴前辈大师的优秀艺术遗产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学习。本文将尝试性的运用比较的方式对潘天寿和李瑞清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在比较二者之间作品是本文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分析二者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了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对他们作品中用笔、用墨、用色、画面气息以及某些造型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某些师承关系。论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讲述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方法,对论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初步的分析,阐明本文的研究观点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综述了李瑞清坎坷的一生及其艺术特色。分别阐述了他一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时期,并记叙了他书画艺术的成长之路,分析了其书画艺术的形成原因以及其主要的艺术特色——篆隶精神骨力劲强,并分析这种艺术特色的深刻内涵。第三部分为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首先,简述潘天寿艺术的之路,分析潘天寿前期与后期绘画方面的变化。再者,比较分析潘天寿与李瑞清的艺术思想和绘画作品中的各个方面。先从二者艺术思想、艺术艺术追求等方面上进行比较。然后对二者绘画中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对两者在艺术思想和绘画语言上的相似之处,深刻剖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继而得出李瑞清和潘天寿在某些方面的师承关系。最后,分析潘天寿与李瑞清绘画中和而不同之处,对潘天寿作品中用笔用墨等方面中不同于李瑞清的部进行分析,探究潘天寿是如何在李瑞清绘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的,是怎样从李瑞清的骨力强劲衍生到强其骨和一味霸悍。通过对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深入探究,更深一层的向我们揭示了大师是如何吸收发展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的。这些对我们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价值。最后为结语部分,总结概括本论题的价值意义以及对当下我们学习中国画有哪些启迪作用。对李瑞清书画艺术的研究和他对潘天寿绘画影响的分析,揭示了李瑞清的骨力强劲如被潘天寿继承发展为强其骨。潘天寿艺术成长之路过程中借鉴发展前人优秀传统,并成功的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对于当下学习中国绘画具有重要的意义。前辈大师的绘画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优良传统,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的探究,对我们学习大师提供可一种经验典范
再释“始艮终乾,始巽终坤”:兼论其对清代楷书发展的制约
作者:郑付忠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楷书  清代  碑学  无意识  张裕钊  赵之谦  康有为  李瑞清 
描述:清代素来以"碑学中兴"自标,尤其道光以后,更是掀起了碑学的高潮,然而提到清代,人们无意识中总会和篆隶复兴联系起来,却很难把清代碑学的潮流与楷书联系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个奇怪的现象。清季在楷书方面有所突破者以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李瑞清为最,然这四位无非以帖学语言重
张大千的艺术人生及启示
作者:聂希安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艺术人生  李瑞清  启示  书法家  黄山  敦煌壁画  学习  师造化  作品 
描述: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赞誉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极力褒奖:"呜呼,大千之画美矣!安得大千有孙悟空之法,散其髯为三千大千,或无量数大千,而疗此昏聩
“金石气”与“书卷气”并举:赏游寿行书诗稿
作者:李玉萍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书法  胡小石  李瑞清  金石书风  艺术成就  女书  用笔  女性  学者型  高古 
描述:自古女子作书者少,女性书家却不乏其人。女书家多以俏丽温柔为其个性,为书为艺多精工细腻,人工使然。书体雄强豪放者,由古至今更是寥若晨星。而游寿却独入化境,以充满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书法艺术成就,成为20世纪中国书法界重要的女书家。
张大千拜师新说:兼释傅申先生的二疑
作者:包立民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李瑞清  张氏  上海美专  八十年代  自画像  留学日本  老师  龙门阵  台北 
描述:曼青为此写了首长诗,其中有四句写道:"大千年十七,群盗途劫之,不为贼所害,反为贼所师";又因不满于父母的包办婚姻,他出家为僧,做了一百天和尚,故有大千、大千居士之名……凡此种种,一路说来,扑溯迷离,曲折离奇。这些传奇轶闻,大多出自他摆的龙门阵,后经友辈文人、门生弟子及
张大千拜师及留学新考
作者:包立民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李瑞清  留学日本  张氏  中国美术史  学术研究  艺术人生  上海  传奇经历  口述 
描述:是学书,还是兼学画?留学日本又在何时?台北时报记者谢家孝著《张大千的世界》(时报出版公司),是一部张大千60年代后期的口述回忆录(张氏不同意用传记
三百年来第一流:略论吕凤子中国画创作中的本体意识
作者:王劲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凤子  中国画  本体语言  国画创作  艺术实践  作品  图画手工  苏州博物馆藏  李瑞清  传神达意 
描述:吕凤子,名"钟浚",字"凤痴",后更字为"凤子"。一八八六年七月生于江苏丹阳。他天资聪慧,一九○一年中秀才,有"江南才子"之誉。一九○七年考入李瑞清主持的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成为清道人李瑞清的弟子,是我国新式学堂里培养的第一批图画手工科师资。吕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