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5)
学位论文(6)
报纸(2)
会议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6)
按年份分组
2012(15)
2011(21)
2010(10)
2008(14)
2005(10)
2004(10)
2003(10)
2002(10)
2000(4)
1998(5)
按来源分组
青少年书法(12)
书画艺术(8)
其它(8)
东南文化(3)
江西社会科学(2)
文艺研究(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1)
艺术教育(1)
海峡文艺出版社(1)
翰墨旧事(三)
作者:斯舜威  来源:书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范学堂  《仪礼》  著名学者  胡小石  李瑞清 
描述:一九0六年九月,胡小石考取两江师范学堂预科,翌年二月插班入农学博物分类科,一次,学堂监督李瑞清亲自出题测试,题目撷自《仪礼》,胡小石父亲胡季石出于清末著名学者刘熙裁门下
黑帮也很柔情
作者:易水寒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柔情  黑帮  清朝末年  李瑞清  布政使 
描述:清朝末年,李瑞清做过江宁布政使,民国建立后,李瑞清离职。临行前,他把所有账目做了一个清单,连同上百万公款交给了当地士绅,以示清白,然后变卖家产,凑足了盘缠来到上海靠卖字维生。
质疑《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张大千卷》
作者:曹公度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真伪鉴别  书画  近现代  八大山人  李瑞清 
描述:习诗词书画;因婚姻困扰,削发为僧百日,嗣居松江,演读经史,感悟人生,陶铸情操。他还俗后即以法名“大千”为号,自此致力丹青艺术终其一生。张大千26岁时举办首展,画风初清新俊逸,直逼古人;清四僧、八大山人、徐(青藤)陈(白阳)诸法了然胸中,深入研摩,下笔有神;继直追唐、宋、元诸法绘,俱臻妙绝。1941—1943年,张大千历时两年半,在敦煌面壁,不辞艰辛,临摹璧画200余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20世纪40年代末,他移居海外,居印度移香港迁阿根廷搬巴西住美国,57岁赴法办展,会晤西画宗师毕加索先生。西方誉为“历史性会见”。他59岁获美国纽约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金奖并被国际艺术学会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画家”,此为华人于美术领域首获此等殊荣。他在77岁时定居台北,因一生云游四海,名山大川环宇丘壑俱流于心中而跃然笔端。由于众所周知...
评现代名家与大家·李瑞清(续四)
作者:陈传席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中国画  画家  艺术语言  笔法  创作题材  艺术风格 
描述:中梁栋,历劫优崎嵚。邈矣倚天笔,怆然流水音。——清道人画古柏怪石,笔端有真气,浩荡如其人也!道人易名文洁,今观其遗墨、超轶遒上琼出尘壒之表,且以韵胜,以骨胜,其襟褒所蕴蓄可知矣。”(原画现藏南京博物院)。然而,曲高和寡,对李瑞清的介绍太少,有人只知他的书法,且介绍多有误,有必要对李瑞清其人先作一简单介绍。而且他的一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人
布政使
作者:李克杰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布政使  清末民初  《读书》  行政长官  李瑞清  教育家 
描述:《读书》二○○七年第九期封二《远去的背影》在介绍清末民初教育家李瑞清时,说"他当过江苏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套今天的说法是正部级"。这样讲,似乎不甚准确。说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大
远去的背影
作者:黄永厚 陈四益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行政长官  张勋复辟  李瑞清  布政使  史书 
描述:李瑞清端坐在圈椅上,沉默、庄重。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有在叙述辛亥革命后复辟势力活动的史书中,容或可以见到他的名字。他当过江苏布政
浑穆雄朴 骨力挺峭——李瑞清楷书五言联赏析
作者:王跃龙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楷书  五言联  书法艺术  艺术形式  书法技法 
描述:浑穆雄朴 骨力挺峭——李瑞清楷书五言联赏析
李瑞清书法与《郑文公碑》
作者:陈远鸣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  李瑞清  《广艺舟双楫》  郑道昭  包世臣  康有为  北碑 
描述:北魏《郑文公碑》,是郑道昭为其父郑羲所作的摩崖,碑石年代久远,笔道多剥蚀。书法高逸,有篆之气势,隶之雄雅,草之情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道:“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则谓:“高气秀韵,馨芬溢目”。列为“妙品上”的首位。
张大千与范振绪在凉州的友情及遗留的墨迹
作者:黎大祥  来源:陇右文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墨迹  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画家  中央大学  李瑞清  美术系 
描述:意俱佳。初习清初四高僧(朱耷、原济、髡残、弘仁)。抗日战争期间,泛涉各家,[第一段]
从“骨力强劲”到“强其骨”的衍生:李瑞清对潘天寿绘画的影响
作者:王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瑞清  李瑞清  潘天寿  潘天寿  篆隶精神  篆隶精神  骨力强劲  骨力强劲  强其骨  强其骨  高雅古拙  高雅古拙 
描述:言等方面的比对,找出二者之间相似的地方。然后得出李瑞清对潘天寿书画艺术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潘天寿又是怎样进行发展变化并形成了自己风格的。通过对二者某些师承的研究,能对我们如何吸收借鉴前辈大师的优秀艺术遗产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学习。本文将尝试性的运用比较的方式对潘天寿和李瑞清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在比较二者之间作品是本文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分析二者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了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对他们作品中用笔、用墨、用色、画面气息以及某些造型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某些师承关系。论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讲述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方法,对论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初步的分析,阐明本文的研究观点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综述了李瑞清坎坷的一生及其艺术特色。分别阐述了他一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时期,并记叙了他书画艺术的成长之路,分析了其书画艺术的形成原因以及其主要的艺术特色——篆隶精神骨力劲强,并分析这种艺术特色的深刻内涵。第三部分为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首先,简述潘天寿艺术的之路,分析潘天寿前期与后期绘画方面的变化。再者,比较分析潘天寿与李瑞清的艺术思想和绘画作品中的各个方面。先从二者艺术思想、艺术艺术追求等方面上进行比较。然后对二者绘画中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对两者在艺术思想和绘画语言上的相似之处,深刻剖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继而得出李瑞清和潘天寿在某些方面的师承关系。最后,分析潘天寿与李瑞清绘画中和而不同之处,对潘天寿作品中用笔用墨等方面中不同于李瑞清的部进行分析,探究潘天寿是如何在李瑞清绘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的,是怎样从李瑞清的骨力强劲衍生到强其骨和一味霸悍。通过对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深入探究,更深一层的向我们揭示了大师是如何吸收发展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的。这些对我们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价值。最后为结语部分,总结概括本论题的价值意义以及对当下我们学习中国画有哪些启迪作用。对李瑞清书画艺术的研究和他对潘天寿绘画影响的分析,揭示了李瑞清的骨力强劲如被潘天寿继承发展为强其骨。潘天寿艺术成长之路过程中借鉴发展前人优秀传统,并成功的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对于当下学习中国绘画具有重要的意义。前辈大师的绘画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优良传统,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的探究,对我们学习大师提供可一种经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