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
作者:富恩 施昌东 余庆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吕祖谦  经世致用  哲学思想  永康学派  陆九渊  朱熹  “理学”  浙江金华  理学家 
描述:学派的门户之见,采取“委曲调护”的态度,
论陆九渊的“格致”学说
作者:张立文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  “格物致知”  “物”  语录  朱熹  “本心”  哲学思辨  穷理  思辨结构 
描述:辨结构,是毋需通过“格物致知”的途径去体认“本心”的,而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自己体认“吾心”。然而,当陆九渊在构筑其思辨结构时,“本心”不得不设置一个自己的对立面,这便是“物”。因此,如何使“物”与“心”消除对立,达到统一,便提出了“格物致知”的问题。所以,“格物致知”在陆九渊的哲学思辨结构中,并不是多余和累赘,而是其构筑体系的需要。
论宋朝的理学教育思想
作者:王连增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教育  程朱理学  朱熹  理学家  气质之性  事功学派  王安石  教育思想  北宋  宋王朝 
描述:行古文崇儒视为国
风光旖旎的鹅湖山
作者:戴朝柱  来源:中国建设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史  学术研讨会  书院  鹅湖  泉水  朱熹  铅山县  江西省  陆九渊  学术争论 
描述:之地」的美称。
理学与经学
作者:李禹阶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家  《易》  今文经学  《孟子》  《周礼》  《春秋》  朱熹  《中庸》  《大学》  理学思想 
描述:理学与经学李禹阶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别具风格、特点的哲学思维形态。它的出现,标志着汉以来以经学为形式的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本文就理学与经学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以就教于方家。一、理学的经学形式理学是适应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需要而产生的,又是...
论张栻哲学的特点
作者:刘蕴梅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思想  朱熹  张栻  陆九渊  道学家  陈亮  心学  理学  学派  宗师 
描述:张栻的哲学在南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张栻的哲学对深入掌握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理学与心学的分野以及理学与事功学派的论争都有重要的意义。
朱熹的公私观
作者:朱瑞熙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子语类》  公私观  朱熹  士大夫  公与私  王安石  中国封建社会  论语  私意  官僚地主 
描述:公”与“正”、“公”与仁”的关系时阐述公私观的,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他对“公”与“正”、“公”与“仁”关系的主张。 朱熹在解释《论语·里仁篇》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时,说:“唯之为言独也。盖无
文·武“鹅湖之会”
作者:杨晓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之会  鹅湖之辩  陆九渊  朱熹  陈亮  吕祖谦  辛弃疾  心即理  “心”  新郎 
描述:炎元年(公元1127年)南渡,
吕祖谦、陈亮通讯考述
作者:周梦江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亮  吕祖谦  吕氏  别集  吕东莱  朱熹  陈傅良  考述  陆九渊  学术思想 
描述:”而吕祖谦也向陈亮面诵春秋末期郑国最有势力的贵族子皮(名虎)对子产所说的话:“虎帅(通率)以听,谁敢违子。”他们俩人来往书
吕祖谦的理学思想
作者:李明友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  吕祖谦  理学思想  圣人  陆九渊  北宋  书院  朱熹  本体论  学术风格 
描述:道德规范,他所谓“礼者理也”和“礼无时而不足”的说法,正是“事事物物皆有太极”的原则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贯彻和体现从天理论出发,他主张“安分而循理”的天命论,要求人们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吕祖谦又强调“心”的主宰作用,他提出的“心外有道非心也,道外有心非道也”的命题,与陆九渊所谓“道,未有外乎其心者”的观点相近。他利用古代天人无间的观点将心与天、与神、与理沟通起来,他企图通过这种沟通,调和理本体论和心本体论的矛盾。在认识论和修养论上,吕祖谦兼取朱、陆之长,既承认“明本心”为首要之任务,又强调“明心”要有个“集义工夫”,他主张“存养”与“体察”相结合。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充满调和折衷的特色,也反映了他善于兼采众长的学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