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学形成及道学对儒学影响论略
-
作者:董国军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革 道学 范仲淹 王安石 二程 朱熹
-
描述:儒学长期局限于训诂与注疏,到唐末、五代时期,已越来越僵化与衰微。两宋时期,求变思潮成为思想界与政治界的主流。政治的改革,学术思想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最终催化了道学的形成。道学融会佛、道思想,较好地解决了儒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使儒学重新走上了独尊的地位。
-
宋儒对古筮法的考察及其思想文化意义
-
作者:黄黎星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迥 朱熹 赵汝楳 雷思齐 古筮法 思想文化意义
-
描述:宋代学者如程迥、朱熹、赵汝楳、雷思齐等,曾对春秋时期的《周易》古筮法进行了考辨、探究,力图复现古筮法之原貌,同时,又因应时代的要求,将古老巫术的神道思想与儒家的伦理观念进行调和,具有其独特的思想文化
-
朱熹与陆九渊“鹅湖会”的再思考
-
作者:孙建滨 刘奎杰 乔万敏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鹅湖会” 朱陆之辩 博与约 简与繁 尊德性与道问学
-
描述:现;学术辩论是学术繁荣的需要;朱陆之辩彰显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
功夫论视阈中的理学道统
-
作者:陆永胜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功夫论 理学 道统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
描述:"孔荀之道"、"孔孟之道"和"孔颜之道"。这种学承分疏也为儒学史中关于朱陆王三家的诸多争辩提供了解答。
-
叶适思想研究:从对程朱道统观的批判谈起
-
作者:孙华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适 朱熹 陈亮 陆九渊 道统 易传 永嘉学派 王霸之辩
-
描述:道體所進行的改造。此章可見出葉適重視人事剛健不息之積極精神,及與朱熹學說之分判;第三章透過人性論、認識論、教學法三方面,討論葉適對於《中庸》「天命之謂性」、《孟子》「貴心官賤耳目」、《大學》「致知
-
济南的泉
-
作者:胡昭穆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子曰 朱熹 欧阳修 泉水 名泉 地貌景观 济南 垂杨 曾巩 不同类型
-
描述:,总给人以不求而得的欣喜。朱熹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泉
-
“心学”教育家陆九渊
-
作者:肖弟郁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教育家 学生心理 朱熹 讲学 象山 江西省 教学方法 读书
-
描述:陆九渊(1139—1193年),宋江南西路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字子静,号存斋,又号象山。是南宋时期与朱熹齐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自幼聪慧勤奋
-
陈亮、辛弃疾鹅湖之会
-
作者:陶跃生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陈亮 鹅湖 中国哲学史 抗金复国 陆九渊 朱熹 爱国 陶渊明 历史上
-
描述:·陈亮传》载:“陈亮,
-
论宋明理学的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
-
作者:张家成 李班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修养论 宋明理学 王阳明 《朱子语类》 陆九渊 象山先生 主敬涵养 朱熹 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意识
-
描述:论宋明理学的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张家成李班传统儒家学说以“明德”为本。儒家所谓的“为学”就是要学作“大人”、“圣人”,儒学的主要经典几乎都是围绕如何学作“圣人”立论的。因而,“为学”的本质内容即是道德修养论。宋明时期,儒学以理学的形式得到了复兴。随着儒...
-
南宋书院的蓬勃发展与书院制度的确立
-
作者:邓洪波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的发展 书院制度 南宋书院 岳麓书院 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 蓬勃发展 理学家 庆元党禁 陆九渊
-
描述:南宋书院的蓬勃发展与书院制度的确立邓洪波书院自北宋称名天下之后,到南宋即成为中国士人趋之若鹜的文化组织,书院建设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局面,据台湾孙彦民先生六十年代的统计,全国是期共建书院一百四十七所,而丁益吾先生1990年的统计则为三百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