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巩诗文创作的文化观照
-
作者:刘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诗文创作 诗文创作 文化观照 诗画融通 诗画融通 文史融通 文史融通
-
描述:”气质,从而获得了对曾巩其人其作的进一步了解;通过辨析曾巩散文对于史学方法的引介、史学价值的追求以及由此表现出的独特风格,推进了前人关于曾巩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
-
曾巩记体文风格论
-
作者:李美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散文 散文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 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
描述:的发展概况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接着对记体文的内容、题材及其特点作了定义,然后对记体文在北宋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按照目前学术界多数人的观点,记体文在唐代元结笔下才具有了完整的文体意义,入宋以后则蔚为大观,欧、苏、曾、王四大家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拓宽了“记”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记”的内容。内容上,记体文包括了一切记事、记物之文,是古代以应用为主散文中文学性较高的作品。在宋代散文的诸多体裁样式中,宋人对于“记”体的发展、改造和创新最为引人注目,成为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二部分,论述曾巩记体文的艺术风格。相比较而言,在曾巩的散文中记体文的成就最高。大致说来,曾巩的记体文文风经历了由奔放到徐缓,由粗豪至缜密的演变轨迹。本文在这一部分对曾巩风格转变期的记体文和曾巩风格成熟期的记体文分别进行了探讨。 第三部分,从曾巩记体文中的思想内容探究曾巩文风形成的原因。曾巩散文风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当时的学风、文风以及师承有关外,还与当时的文学潮流以及作者的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单点说,曾巩在这类文章中,以高度的理性自觉控制言行举止,让处世和为文始终限定在自己所设定的模式之中。一定程度上来说,曾巩把唐代文人与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区别演绎到了最大值。他用记体文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他藏锋不露、温文尔雅的个性,温和婉曲、周密细致的思维方式,恪尽职守、温柔敦厚的态度。总之,曾巩的记体文经世济民的意识很强,几乎没有为记事而记事的篇章。
-
论曾巩的文化品格与诗文创作
-
作者:喻进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 散文 散文 诗歌 诗歌 影响 影响
-
描述:形成与北宋中期的儒学复古主义运动的关系。第二章阐述曾巩对“道”的理解和“道”对曾巩的影响。作为一名醇儒,曾巩对道的理解有着独特之处,曾巩的道偏重于心性修养,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尽性”就能达到“诚”的境界,就可以同流于天地,因此他特别注重心性涵养,做到去就语默都不悖于理。由于他强调修身为本,他的政治思想以教化为主。第三章阐明曾巩的人生思考和处世方式,曾巩在现实生活中常以对道的持守来超越现实困境。下编“诗文创作”共六章。第一章分析曾巩的文道观,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古文家的文道观进行比较,他的文道观与他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由于他的政治思想重在教化,因此他很看重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第二章对他的文章体式进行分析,包括九种文体。第三章着重从情感态度、文章结构、语言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其散文的艺术特点。第四章...
-
重论曾巩对宋诗的贡献
-
作者:刘妍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北宋诗歌 北宋诗歌 创作观 创作观 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
-
描述:对曾诗褒贬不一,直到钱锺书先生才对这一历史公案做了总结,称:“一场笔墨官司直打到清朝,看来判他(曾巩)胜诉的批评家居多数。”阐述了曾诗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原因,从文本来看,曾诗有四百多首,内容丰富,代表了宋朝的诗歌成就。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曾巩诗歌创作观的形成。重点论述了曾巩的文学修养和儒学渊源、师承关系、曾巩诗歌和散文创作的区别。曾巩的文学思想是以变革时期的社会文化性格为背景,以个人的儒学修养为基础,在前辈师友古文家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方面决定了曾巩诗歌的创作方向和创作内容。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曾巩的写景抒情诗的风格。曾巩前期的一些写景诗浪漫奔放,到齐州以后很多写景诗深情婉约。就体裁而言,曾巩的写景诗中写的最好的是七言绝句,以最经济的手段表现完美的意境。这些诗歌流畅而不柔靡,清新而且自然。这对于扫除西昆体的弊病,提倡纯朴自然的宋诗风格,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文学家的风格往往不是单一的,曾巩也不例外,除了山水景物诗,曾巩反映现实的诗歌创作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作者创作的苦心孤诣。一方面曾巩的诗歌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另一方面是抨击时弊、议论国事的现实之作,体现了曾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曾诗所表现的内容同“西昆体”的空泛浮艳比起来,是一种根本性的进步,从创作实践上有力地支持了欧阳修所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为宋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有清新明朗的风格。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曾巩的咏史、咏物诗。曾巩的史学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他的经世观,在曾巩的经世观中,包涵着他强烈的史学鉴戒意识,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内敛式的内在精神超越的追求。他的很多咏史诗反映了他对时事和政治的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的咏史诗,或借古讽今,曲折的反映社会现实;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第六部分曾巩的酬和诗数量很多,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与仰慕,对友情的珍重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说理透彻,情意绵长。 第七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阐释了曾诗对宋诗的贡献。曾巩的诗歌创作有利的配合了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以流畅、平正、朴素的艺术风格,以散文化的语言,朴实的议论,严谨的铺陈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宋诗的价值与内涵。曾巩上继欧阳修,下启苏轼、黄庭坚,对欧阳修等所致力的宋调开创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和王安石等同时代人一起通过诗歌创作对苏、黄的宋诗高峰期的到来做了积极的准备。 本文之所以从对曾诗的争议出发,阐释曾巩的创作观、诗歌内容及风格、艺术成就,意在探讨曾诗在宋诗中的文学地位以及对宋诗风格的形成做出的贡献,从而还曾巩诗歌一个公允的评价。
-
简说李觏
-
作者:傅林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王安石 王安石 曾巩 曾巩 孟子 孟子
-
描述:李觏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尤其注重平民教育。他想要改革北宋的朝政 ,因为他未得机会进入仕途 ,所以无法实行自己的改革主张。胡适说李觏是王安石思想先驱 ,理由不充分。说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也无史料依据。关于李觏对孟子的非议 ,却反映了李觏对孟子的特殊看法。
-
论曾巩的墓志铭——兼与韩愈墓志铭比较
-
作者:喻进芳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韩愈 韩愈 墓志铭 墓志铭 风格 风格
-
描述:对二人风格特点作一比较,实有必要。
-
曾巩《隆平集·唃厮啰传》笺证
-
作者:吴逢箴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隆平集》 《隆平集》 河湟 河湟 《唃厮啰传》 《唃厮啰传》 笺证 笺证
-
描述:曾巩的<唃厮啰传>,是在汉文史籍中最早的一篇唃厮啰传记,写得十分简约,全文仅有四百十五字.本文以此为纲领,采用笺证的体裁,疏理编排有关史书、文献中的材料,或增补其阙.或考证其事,或正其讹误,力求使唃厮啰的史事资料得以贯串,并贴近其本来面目.
-
从《洪范传》看曾巩和王安石经学思想的异同
-
作者:乐文华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洪范传》 《洪范传》 曾巩 曾巩 王安石 王安石 经学思想 经学思想 异同 异同
-
描述:曾巩和王安石都尊经重道,注重把握经典的精神实质,提倡通经致用,二者的经学思想既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比较而言,曾巩是位纯正的儒家,他的经学思想是以教化为中心的,重在继承;王安石博采众长,他的经学思想是以变革为中心的,重在创新。
-
曾巩《谢康乐咏怀诗帖》真伪考
-
作者:方艳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杨恩寿 杨恩寿 杜雨田 杜雨田 伪作 伪作
-
描述:清代《古芬阁书画记》以及《眼福编》两书中都收录有曾巩所书《谢康乐咏怀诗帖》,此贴未见载于其他书籍。经作者考证,两书实为一人所编,其中多有赝品,曾巩此帖亦是他人伪造。
-
试论曾巩诗歌的渊源
-
作者:陈斐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学研究 宋代文学研究 曾巩 曾巩 诗歌 诗歌 渊源 渊源
-
描述:曾巩诗歌主要渊源于屈原、陶渊明、杜甫、韩愈等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平实清健的风格,是北宋诗坛上不可漠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