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佛教一瞥
-
作者:华方田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佛教 临济宗 竹林寺 曹洞宗 澳门宗教 禅院 净土宗 大雄宝殿 禅宗 近代澳门
-
描述:澳门佛教的主要宗派是禅宗和净土宗,禅宗中又分为临济宗和曹洞宗两家。在中国佛教史上历来有“临天下,曹一角”的说法,指的是临济宗流播范围很广,遍布天下,曹洞宗虽没有临济宗传播的那么广,但在一些地方也颇为兴盛,传承不绝。澳门三大古刹之一的普济禅院,就是至今...
-
明末清初禅宗的基本走向
-
作者:李利安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禅宗 中国佛教 佛教戒律 中国汉传佛教 曹洞宗 临济宗 藏经 破山海明 基本走向
-
描述:及到各个宗派的演变,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中国佛教的发展。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社会的动荡,王朝的更替,激起了新的矛盾和新的斗争,而这又不可避免地引起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所以,明末清初也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园地中的一支特别力量,佛教禅宗也在社会历史的转型过程中顺应时代的变化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被动和主动地改变自己的面目,从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走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纵向来看禅宗的相对高涨,二是从横向来看禅宗与其他宗派的融合。两者相互联系,对后世中国佛教的发展特别是融合型佛教形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当时禅宗的相对高涨及其脆弱性特别是这种脆弱性的社会基础和内在根源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对禅宗与其他宗派的融合特别是融合的基础、归趣、中心环节及融合...
-
澳门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
作者:华方田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佛教 澳门宗教 佛教组织 禅院 临济宗 曹洞宗 大汕 民间信仰 岭南 净土宗
-
描述:高潮的出现,皆与中国内地的局势息息相关。澳门佛教的主要宗派是禅宗和净土宗,倡导禅净合一、禅净双修是澳门佛教的主要特点。
-
南禅发展大要
-
作者:黄志辉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慧能 中华书局 当代中国 南禅 大雄宝殿 《宋高僧传》 曹洞宗 宗教活动 抗日战争
-
描述:南禅发展大要黄志辉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宗派,也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宗派。按传统的说法,禅宗创始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创始人是印度的达摩。其实,禅宗在唐中叶以后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出现,真正的创始人是慧能(638─713)(一)柳宗元在《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
-
试论我国武术史上的达磨与少林寺
-
作者:马贤达 来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少林寺 禅宗 李世民 景德传灯录 洛阳 佛陀 发祥地 僧人 曹洞宗 北魏
-
描述:继续流行。为了进一步廓清旧时代遗留在武术界的玄虚之风,有必要对我国武术史上的达磨与少林寺问题,做一番深入的研究,以便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更加有利于我国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已故武术史家唐豪先生,生前对这一问题曾做过不少有价值的工作,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寻迹求源提供了条件。本文的撰写得益于唐豪遗作处不少,谨此说明,并志记念。
-
澳门佛教及其信仰特点
-
作者:菩提心水 来源:法音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佛教 佛教信仰 民间宗教 佛教界 禅院 社会作用 明末清初 基督教 曹洞宗 伊斯兰教
-
描述:澳门佛教及其信仰特点
-
中国禅宗史话
-
作者:明旸 来源:法音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惠能 金刚经 弘忍 禅宗史 大师 东禅寺 代表人物 禅师 曹洞宗 六祖
-
描述:,所悟的就是这个禅!迷昧的人,所迷的也是这个禅。这样看来佛教的禅学的的确确是一切法门的大总相法门,也是我们信仰佛教,
-
禅宗胜地黄檗山
-
作者:邹新平 来源:中国宗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曹洞宗 临济宗 洞山 山水 宋代 边界 名山 天下 灵山
-
描述:特立卓异之外,其山水奇秀也实有不同寻常之处。
-
石头希迁与曹洞禅学术研讨会举行
-
作者:佩兰 来源:佛学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参同契》 石头 《肇论》 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协会 曹洞宗 洪州禅 华严宗 中华传统文化
-
描述:石头希迁与曹洞禅学术研讨会举行
-
曹洞立宗论
-
作者:何云 来源:佛学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石头系 良价 石头宗 南宗禅 《景德传灯录》 马祖道一 偏正回互 《宋高僧传》 无情说法
-
描述:特色所在;其危机亦与此相关,即在立宗之初思想上过度的早熟性(三代禅者为先驱),特别是在对新义理的生长点缺乏探索,对阐明和发扬本宗特色的指导性思想体系,未曾及时地、自觉地着手建构。。这个意义上,本文批评了“君臣偏正”范畴之弊端,分析了“使洞山宗旨坠于死型者”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曹洞立宗之初的内在危机致使后来在其发展史上两度自断法统,而其绵泽不尽、气力不竭的深厚内力,亦同样有赖其立宗之初“回互”理论之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