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2)
学位论文(10)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宗教集要 (171)
历史名人 (4)
按年份分组
2012(11)
2010(5)
2009(12)
2008(4)
2006(7)
2001(6)
2000(3)
1999(10)
1998(6)
1996(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
广东佛教(5)
浙江学刊(3)
中国哲学史(2)
上海佛教(1)
(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史月刊(学术)(1)
江西人民出版社(1)
迷路的时候不要着急
作者:周语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师  日本  开创者  曹洞宗  禅法 
描述:日本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禅师叫道元禅师。道元禅师是日本曹洞宗的开创者,是日本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九岁时就能解读《俱舍论》,当时人们都认为这很神奇。当时的将军请他去镰仓讲法,年轻的道元就以他的口才和禅法征服了许多人。
略论禅宗修学体系的建设:以曹洞宗禅修理论为例
作者:暂无 来源: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禅宗  曹洞宗  修学体系  偏正五位  无心合道  绝三渗漏 
描述:佛教各个宗派都有修学体系。本文就禅宗一花五叶中的曹洞宗 禅修理论加以梳理,从"五位说、无心合道、绝三渗漏"三个方面,阐述了 曹洞宗修持方法细密严谨、简便易行;修行次第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修 学宗本契理契机、究竟圆满的禅修特色。
如净与道元的禅法比较
作者:经冢圣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如净  道元  禅法  曹洞宗  入净禅师语录  正法眼藏 
描述:禅师语录》中。此外《天童遗落录》可作为补充的文献资料,此由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与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构成。全面阅读“如净禅师语录”与“天童遗落录”后亦可知,如净禅师欲言之意并不多。作为简单的结论即为:“佛教是以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是自然本身。”因在所有文章中,如净禅师讲经后皆以自然的表达方法与其附和。因此,若欲体会佛法,唯有“只管打坐”。只顾追求语言分别则永远无法逃离迷失世界。无法获得佛教的觉悟。道元禅师的主要著作是《正法眼藏》,分量很大,关于此的解释书也非常多。《正法眼藏》”以道元禅师引用古佛之言来证明自己的佛教思想这种形式展开论述。同样以学者之言或临济系的僧人之言指摘不正之例。有许多目录,但较分量少的目录,道元禅师思想的重要部分更多表现在分量多的目录中。作为简单的结论,推倡通过身心学道的精进以达到到大悟之境。所谓身心学道,即不拘泥语言分别解读佛典的同时进行以只管打坐为中心的修行。因此表达为到超越悟的大悟。两位禅宗高僧的禅法在佛法的角度来看是相同的,但从讲究娑婆的语言分别的世界来看,则会有些不同。许多研究者把心尘脱落与心身脱落的问题视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如净禅师与道元禅师皆讲述着从语言分别的脱落。既然如此,就不应再在语言问题方面进行不必要的争论,这并非佛教真正的目的,等于落入迷惑世界。他们指责当时属于多数派的临济宗以及学者的三教合一过于肤浅,求道佛教的纯粹性,可以说已获得佛悟之境地的人材。因佛教有佛教应完成的事情。我在此研究中,最重视的便是了解禅法在现代的意义,若仅仅比较他们的禅法后便完成研究则似和现实毫无关联。为了深入考察了解两位禅宗高僧的修行和思想的现代意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分别访问了如净禅师的天童寺与道元禅师的永平寺。天童寺与永平寺皆位于不便的郊外,在交通工具尚不完整的时代,道元禅师冒生命危险所获得的成就之大可亲身体会。由此亦可明显得知道元禅师的禅法并非一知半见。同样,道元禅师所认可为师的如净禅师亦为出色的佛教大和尚。像他们这样的大和尚确实存在,但是否正确相传至今却深感疑问。因有许多僧人违背他们的禅法。特别是各个佛教有关人员需对此考虑。此问题并非针对宗派,而是针对整个佛教。他们的禅法是日常生活而非拘泥于语言分别。即使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有佛法,若生活于现世,则一如既往的不会变。若把佛教单固定为佛教来看便会与生活分离。但佛教乃饮茶食饭的生活,若可以佛教是生活,生活是佛教的观点出发,便可张开学习佛教之眼。若张开这双眼睛,可能无法开悟,但却可略微摆脱迷惑世界。如此便可在精神上得到宽裕,也可以维持精神上的健康。过此次研究也知道了佛教是重要的,因为生活和佛教是完全一样的。
彻性法师访谈录
作者:施言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彻性法师  临济宗  曹洞宗  佛教  宗教思想  宗教信仰 
描述:彻性法师访谈录
韬光佛地记海云
作者:仇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云寺  历史  明遗民  曹洞宗  兴盛时期  天然和尚  文人 
描述:位于现今番禺区员岗与陈边村之间有座清幽秀丽的小山,叫雷峰山。山腰本有一座古庙,抗战时被拆平。如今山问木叶萧森,草蔓中偶尔可见残墙废础、断砖碎瓷,一片寂寥中,恍忽林间佛光掩映,折射出古寺历史的幽光。这就是清代名动一时的海云寺的遗址。
日本曹洞宗永平寺森岭雄长老一行拜访我会
作者:李贺敏  来源:法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中国佛教协会  会长  一行  热情  日本 
描述:日本曹洞宗永平寺森岭雄长老一行拜访我会
一诚会长会见日本曹洞宗宗务总长有田惠宗长老
作者:李贺敏  来源:法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日本  会长  会见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人民  接待 
描述:一诚会长会见日本曹洞宗宗务总长有田惠宗长老
与自卑较量:解构苏曼殊
作者:张娟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曼殊  解构  自卑  私塾教育  日本人  六榕寺  曹洞宗 
描述:苏曼殊,原籍香山县沥溪村(今属珠海),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元(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苏曼殊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英国茶行的香山籍买办,母亲是日本人。六岁时开始在沥溪接受私塾教育,十三岁便在广州六榕寺剃度出家,受具足戒,并嗣受
大慧宗呆与看话禅
作者:华方田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法  江西南昌  曹洞宗  弟子  黄龙  宣州 
描述:宣和七年至京师,投克勤门下。绍兴三十二年,孝宗赐“大慧禅师”号。
普陀山高僧大德
作者:妙心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普陀山  高僧  佛教禅宗  中国佛教  曹洞宗  大慈寺  禅师 
描述:真歇清了禅师真歇(1091—1151),名清了,俗姓雍,四川成都安昌人。中国佛教曹洞宗十世法裔,普陀山佛教禅宗始祖。孩童时,长得眉目清秀,大人们带他到寺庵,见佛菩萨便心生欢喜。11岁在家乡附近圣果寺出家。不久,到成都大慈寺学习经论、受戒听法。后到汉口参谒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