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06(1)
2005(1)
1999(1)
1992(1)
1990(1)
按来源分组
中华戏曲(2)
戏曲研究(1)
学术研究(1)
广东社会科学(1)
王骥德《曲律》与诗学传统
作者:解玉峰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诗学传统  曲律  沧浪诗话  曲学  诗学批评  诗教传统  词源  严羽  牡丹亭 
描述: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词为诗余,曲为词余。今之词曲,即古之乐府(王骥德《曲律·杂论下》)。自觉地将词曲纳入到诗的传统之下,这不仅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多少反映了词曲创作的实际,因为词曲家们本身也是诗人。
沈汤之争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发展
作者:谢柏良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变发展  汤显祖  音律  曲学  文律  曲论  历史渊源  戏剧理论  曲谱  南曲 
描述:戏曲史发展的动态过程上来看待沈汤之争以及两派的对峙现象,从而对争论本身及其来龙去脉作出一种历史的描述,或许我们对争论自身的品位及其意义的了解,有时反而会更真切一些.
明人之当代戏剧研究论略
作者:陆林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研究  传奇  王骥德  创作倾向  祁彪佳  牡丹亭  曲学  汤显祖  北杂剧  王世贞 
描述:理论研究常常是随着创作的现实走。与明代戏曲发展的实际历程相一致,明人对当代戏剧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萧条到繁盛的转变。明初至嘉靖前期近二百年间,先是藩王朱权、朱有燉叔侄的那些谈玄慕道或弘宣教化之作,以音律和谐、场面华美的形式将北杂剧导向末路;另一方面,在南戏向传奇的演化过
论我国古代诗歌意境观念对戏曲理论的影响
作者:阮国华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意境  我国古代  戏曲理论  曲学  情景交融  结构观念  西厢记  古代戏剧  意境论  汤显祖 
描述:自《诗》、楚辞到唐诗、宋词,经过一两千年的积累、凝聚、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以诗的观念为主体的审美模式。自兹而后,人们便侧重于以诗的观念来观照各种新兴的艺术样式,诗的观念广泛渗透于诸种文学创作和批评之中。本文试图就古代诗歌意境论对曲学的影响作
“沈汤之争”的历史观照
作者:周秦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历史观照  戏曲研究  传奇  曲律  曲学  新声昆山腔  冯梦龙  原作 
描述:在该剧的创作、修改过程中,《牡丹亭》传奇已经通过特定的渠道在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江熙《扫轨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