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09(1)
2002(1)
1999(1)
1998(1)
1997(1)
1990(1)
1989(1)
1986(1)
按来源分组
戏曲艺术(1)
中外管理(1)
江淮论坛(1)
孔子研究(1)
语文知识(1)
齐鲁学刊(1)
呼兰师专学报(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人格  认同  普遍性  人性  实践理性  文化心理  道德规范  牡丹亭  心理情感  理性选择 
描述:场上对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同类现象进行了文化反思与探讨。
层次和过程应是唯物辩证法的最高范畴
作者:吉彦波  来源:呼兰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范畴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范畴  层次性  现象到本质  普遍性  对立统一  客观事物  辩证性 
描述:层次和过程作为哲学范畴,已分别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本人则从二者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中认为它们应是唯物辩证法的最高范畴.
周礼·仁政·入仕——孔子无法释然的情结
作者:罗新慧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仁政理想  论语  求仕  个体性  普遍性  卿大夫  主观愿望  卫灵公  人格美 
描述:政者保持着密切关联,这是因为他对于仁政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在孔子那里,作为个体性的仁政要高于普遍性的周礼
名人“点金成铁”的故事
作者:蒋文军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普遍性  特殊性  调查研究  故事  事物  发言权  菊花  笑话 
描述: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不仅要注意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更要注意其特殊性。只有彻底了解了这些情况才有发言权,才能给事物作出正确结论,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即使是学富五车的文坛泰斗也会闹出“点金成铁”的笑话。下面三则故事,供同学们借鉴。(一)苏东坡续诗
从心的二重性看王学的特点
作者:杨国荣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主体意识  陆九渊  二重性  个体性  普遍性  个体意识  泛神论  心即理  王学 
描述:动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以普遍之理规范主体的思维、意向活动:这里既有反对相对主义的一面,又有以天理抑制主体的独立思考的一面。就心物关系而言,王氏既以良知为万物的普遍本体,又强调其流行发用于具体事物之中,这种心物一体论带有明显的泛神论性质。王氏的的以上诸说不仅在中国哲学的逻辑演进中留下了独特的历史轨迹,而且涉及到了若干至今仍值得反思的理论问题。
论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研究改革
作者:程伟戎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发展  普遍性  历史现象  王安石变法  戊戌变法  梭伦改革  社会主义  必要性  社会基本矛盾 
描述:改革;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近代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彼德大帝的改革等。在当代,不仅中国在
吴炳新:我是一匹头马!
作者:吴炳新 刘宏君  来源:中外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  管理效益  管理效益  相结合  相结合  吴炳  吴炳  企业  企业  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  消费  消费  普遍性  普遍性  人生历程  人生历程 
描述:三株是匹头马,要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绕不开三株,要骂也得骂,要褒也得褒。你要不写,就不是真正的历史。总结我这70年的人生历程,我觉得我做了两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一件是创造了三株奇迹,另一件就是2008年6月我写成了《消费论》这本书。
金钱与权势下的爱情——新编京剧《杜十娘》李甲人物表演心得
作者:靳学斌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十娘》  李甲  心得  表演  人物  京剧  新编  权势  金钱  爱情故事  《牡丹亭》  外国电影  朱丽叶  罗密欧  典型性  普遍性 
描述:金钱与权势下的爱情——新编京剧《杜十娘》李甲人物表演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