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11(1)
1999(1)
1998(1)
1994(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校园文学(1)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1)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中文自修(1)
海内与海外(1)
满园春色关不住——咏春诗拾趣
作者:叶春茂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春  晚唐诗人  字里行间  北宋政治  欧阳修  王安石  亭台楼阁  变化无穷  自然景象  唐王朝 
描述:。”(杜甫),“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栻)。春日春风,春山春水,春草春花,多么温润,多么清新,多么悦目。诗人们笔下的春景,之所以和大自然一样,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奥妙之一就是他们倾心地投入春天的怀抱,悉心地捕捉春天的微妙信息,然后才能有声有色地绘出一幅幅春天的图画。如唐代文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正因为诗人对长安街早春的自然景象,观察得细致入微,才描写得如此准确、生动、传神。大诗人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把刚刚披上新春外衣的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描绘得惟妙惟肖,生机盎然。诗人的咏春诗不少也是言...
登高望远 第二篇
作者:夏琼雯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唐诗人  上高峰  王安石  超然境界  飞来峰  滕王阁  唐才子  翠微  伤时  忧国 
描述:长江滚滚来”,这是诗圣杜甫深秋登高后的伤时忧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在飞来峰上的超然境界。在登上高峰后,文人笔头灵动,留下不
论王荆公体
作者:莫砺锋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荆公体  含蓄深婉  艺术特征  王安石诗  黄庭坚  晚唐诗人  《石林诗话》  绝句  早期诗 
描述:王安石是宋诗大家,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被称为“王荆公体”、本文对王安石的诗歌创作过程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把王诗与苏、黄等人的诗作了对比,从而指出“王荆公体”的艺术特征是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其主要载体是王晚年的绝句。“王荆公体”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体现了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站得高未必看得远》升格途径展示
作者:张晓春 毛群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升格  珠穆朗玛峰  作文  王安石诗  材料单  月亮  晚唐诗人  高级中学  语言  议论文 
描述: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原 文】 站得高未必看得远 枝江第一高级中学 王 晶 王安石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不难理解其中的寓意,但是否真的只有站在最高处,才能看到最远的风景呢?(根据后文的内容来看,这句话应该改为“但是否真的站在最高处,就能看到最远的风景呢”)并非如此。 如果有机会外出旅游,也许你会有坐飞机的机会(语言啰嗦,可以改为“如果有机会坐飞机旅游”),当你坐在机舱中,透过玻璃窗向下俯瞰,你肯定以为陆地上的风景可以尽收你的眼里(“你的”多余。语言应该尽可能简洁),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并非如此”说法过于绝对,这是中学生常犯的毛病,应在“并非”前加“或许”)即使飞机飞得再高,也难免会有云朵挡住你好奇的视线,如此看来,王安石的这句诗似乎只是一种理想状况,如果他真的有过登高望远的经历,那么,或许是因为他运气好,天公作美。
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登高未必能望远”升格作文
作者:子衿  来源:中国校园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材料单  论据  燃烧  作文  升格  议论文  王安石诗  晚唐诗人  人本质  因果关系 
描述:也许你会有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