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审美视角看《珠玉词》的生命意识
作者:乐曲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玉词  珠玉词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描述:其生命意识的形成、特点及意蕴效果方面的审美考察,对《珠玉词》做出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
千回百折 哀感无端:晏殊词风格探微
作者:钱鸿瑛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玉词  珠玉词  风格  风格 
描述:哲理深思。这深情和深思以"千回百折,哀感无端"姿态展现之,为后世留下"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喟与继续探索的空间。
论晏殊词时间意识的内容层次
作者:黄智英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时间意识  时间意识 
描述: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其词清丽淡雅、温润秀洁,在抒写相思爱恋与离愁别恨时常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在内容层次上,他的时间意识由借物伤怀、怀旧吟别到死亡焦虑逐层递进。本文通过对晏殊词时间意识内容层次的分析,以求进一步探求他词中的时间意识。
思致融情传好句―论《珠玉词》之情中有思
作者:唐红卫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思致  理性 
描述:作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理性诗人晏殊的《珠玉词》具有明显的情中有思的特点―在词中抒发情感时常常会不经意中比别人多了一份思致与理性。这一份思致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一份理性则具体表现在对苦难的超脱。
二晏研究
作者:唐红卫  来源: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晏殊  991  1055  人物研究 
描述:二晏研究
晏殊诗文校注
作者:王翠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诗文  校勘  注释 
描述:民国十六年民国南城李氏宜秋馆刊本一卷),补编三卷。后人对晏殊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他的词作方面,诗文部分研究较少,至今未见有校注本行世。因此,本论文首次对晏殊的全部存世诗文进行系统的整理、校勘、注释,试图填补这一空白。论文前言部分,主要叙述了晏殊生平,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以及和北宋初期、中期主要诗歌流派的比较,由于晏殊处于宋初文化转型时期,本文就其诗歌与宋初的“白体”、“西昆体”,及转型时期的欧梅诗进行了比较,希望能对晏殊的文学成就有个新认识,确定他在北宋文坛的地位。论文对晏殊诗文的版本流传情况,如其诗文集所成年代,和其后的流传情况,到最后的散佚原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论文校注部分对晏殊存世的诗文版本进行了详细的比勘,注释以疑难词字、史实典故、引语句意、化用他人诗词为主,是本论文的着力部分,尽量做到准确明了,并尽可能确定诗文的创作年代,以便更好理解晏殊诗文。诗文后的纪事辑评部分,是前人笔记小说所记载的跟晏殊诗文有关的事迹、评论,及今人对晏殊诗文的观点看法,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晏殊的文学主张及成就。
晏殊诗词比较研究
作者:连超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比较研究 
描述:时空结构上,诗词皆有线性结构的作品,一些词还采用了环状结构;诗侧重于空间上的转换,词则倾向于时间上的对比。情景结构上,诗词皆有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之作,词中抒情的成分更多。抒情方式上,诗词都侧重于间接地抒发感情,有些诗通过叙事来抒情。晏诗大多是采用第一人称的抒情,而一些恋情词则采用代言式抒情。诗侧用于用典故来议论或者叙事,词侧重于运用典故来帮助抒情。晏诗追求新变,词则以因袭为主。在诗词之间还存在着“翻用成语”的情况。现、当代学界轻视晏诗的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晏殊诗歌校注
作者:汪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诗歌  校注 
描述:传不多,目前尚无完整的校注版本。其诗虽几经后人搜集整理,所得犹不及原来之百一,加之后人多将其诗划归西昆体,后人对昆体诗评价不高,造成了后世文学史家在涉及北宋前期文坛时,往往多对晏殊词浓笔重彩,而对其诗常常语焉不详,一笔带过。 虽然晏殊在诗歌的创作成就上不及同时代的梅尧臣、欧阳修等。但晏殊作为西昆体诗风衰落且新诗风尚未建立的一段时期内的重要诗人,其人在文学创作上又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学家,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在版本流传上晏殊诗集文献多有涉及,但未见校注本,些许注解诗篇散见与诸选本中;对其诗歌的研究文章也为数较少,仅有较少的零星篇章。本文拟在北大教授傅璇琮等整理的《全宋诗》和其他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成果,对晏殊的诗歌校注和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整理工作。关于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特色在综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于前言中加以概括。 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首先介绍了晏殊的生平、家世和交游的有关情况;其次分析和概括了前人对其词的研究成果;最后重点介绍了晏殊诗歌的版本流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是对晏殊现存的有价值的部分诗篇进行题解、校勘与注释。第三部分为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包括晏殊的部分未注诗篇、诗句及个人传记等。
晏殊《类要》研究
作者:唐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类要》  晏殊  文献 
描述:类要》历来传本稀少,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全面整理与研究。本文的绪论部分即对《类要》的基本内容和文献价值作了总体的概括,并回顾了清代以来对于《类要》的利用和研究情况。 本文的正文部分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部分,分为三章。 第一章探讨了《类要》的编撰过程,分析了《类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类书发展历史对于它的影响,并联系晏殊的学术经历推测《类要》中地理部分的大致编撰于真宗景德末至仁宗即位初的这一段时间。同时根据其所引录的一部分文献的流传情况与晏殊自身经历推测这些文献可能来源于馆阁图书、友朋私藏与自藏图书,以此凸现这些文献的版本价值。本章的附录部分阐述了晏袤与百卷本《类要》的关系,并从今存三十七卷中分析出可能出于晏袤增补的内容,并由此推证出晏袤对于《类要》原本的增补主要集中在地理部分,而对于其他部分并未作大的改动。 第二章将《类要》置于唐宋类书部类与体例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了其部类与体例,考得《类要》阙佚目类七十三门,揭示了其综括天地万物的知识体系。并以今存卷最多的陕本为依据,对《类要》的体例作了全面的清理,详细分析了其引书体式和编撰体式,另外对于《类要》中所存大量的晏殊自注,本章也作了分类整理,从中可见晏殊对于引文的理解和其所用版本的特点,从而展现出晏殊学问的多个侧面。 第三章对《类要》的流传及现存文本作了详细的考辨。第一节详细梳理了《类要》在南宋及元、明之间的流传轨迹。《类要》七十六卷原本在编成以后即在文士中流传开来,而晏袤的增补本出现以后,《类要》可能以摘编本的形式流传,为当时不少类书与地理书大量引用。明初《类要》流入内府,在成化以后散失,而民间对于《类要》的记载也极为稀少,故其书不显于明代。第二节介绍了已知的《类要》的四个文本,这些文本都属于据晏袤百卷本重编的三十七卷本系统,其中以陕本与社科院本所藏存卷最多。第三节从抄写字体与避讳字入手,对陕本《类要》的抄成年代与其所依据的底本进行了分析,认为陕本《类要》的大部分内容抄成于清顺、康之际,而其中七、九、十四、十五卷补抄于雍正年间。陕本的底本是一个明末抄本,而这一抄本又渊源于南宋抄本,在南宋本到陕本之间至少经过一传抄。第四节对陕本与北大本作了比较,认为陕本虽错讹较多,但属于写工的无心之失,颇存有底本的原貌,而北大本却经过了抄写者有意的校改,虽表面文从字顺,但已无从追索底本原来的面貌。 下编共分九章,分类介绍了二百三十六种今已散佚,而《类要》尚存佚文的各类文献,并录得不见于各断代总集的单篇诗文五十三篇。各章对这些珍贵文献的著录、体例、内容、辑本情况作了详细的叙录,并对其未见于传世文献引录的文字作了录文与考释,同时指明了这些佚文在现有辑本中的收录情况。 附录一编制了《类要》的引书目录,并对其中有传本的文献、出自转引的文献及可能出自原书的文献作了区别。 附录二录得《类要》所存《全唐文》及其续补诸书未收的唐人篇章一○七篇。
晏殊《珠玉词》花鸟意象研究
作者:侯凤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花意象  鸟意象  珠玉词 
描述:且有層次地呈現《珠玉詞》中花鳥意象的研究成果,本論文採以先理論,後分析的安排;在各章節的內容則採先歸納,後演繹的方式,期能呈現整體同時突顯局部的特點。全文共分八章,各章重點如下:
第一章 「緒論」,敘述研究動機、研究概況、研究範圍及研究步驟,作為本論文研究晏殊詞中花鳥意象之依據。
第二章 「意象」,從中國溯源、演變的過程到西方理論的開展,以歸納近代對意象的釋義。並由格式塔學說探討、推衍意象的生成過程,並分析意象的組合理論。
第三章 「珠玉詞的寫作背景」,概述《珠玉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及晏殊的生平遭遇、歷程,研究重點在呈現詞作的背景,以瞭解產生的過程中可能的影響因素。
第四章 「珠玉詞主要花類意象」,針對詞中個別的花意象探討;將《珠玉詞》中出現的所有花意象歸納整理,依出現次數的多寡決定內容,共分八節,依序為花、蓮(荷)、梅、菊花、木芙蓉、朱槿、楊花、桃花。每一節中概略介紹各類花種名稱由來、溯源其象徵意義,再逐一探討《珠玉詞》中出現花意象的詞句意涵。
第五章 「珠玉詞主要鳥類意象」,針對詞中個別的鳥意象探討。將《珠玉詞》中出現的所有鳥意象歸納整理,依出現次數的多寡決定內容,本章共分五節,依序為燕、鶯、雁鴻、鴛鴦、鳳鸞。對禽鳥先釋名,並溯源其原始意義,再逐一探討《珠玉詞》中出現鳥意象的詞句意涵。
第六章 「珠玉詞花鳥意象的情意內涵」,從花鳥意象的角度出發,探討《珠玉詞》中以花鳥意象表現的種種悲喜情思。分為四節討論:相思離情、閨恨愁情、惜時之感和喜樂之情。
第七章 「珠玉詞花鳥意象的組合及特色」,將《珠玉詞》中含花鳥意象的詞作加以分析,探討此二類意象的組合方式及其特色。
第八章 「結論」,總結各章所論述之結果,綜合歸納本論文之研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