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奏重四俗雅俗四重奏
作者:陈四益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化  俗文化  四重奏  雅人  晏殊  高雅文化  雅与俗  柳永  京剧  “雅” 
描述:高雅文化的称呼,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了,但是,似乎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有时,高雅是对作品的评价,有时又是对艺术样式的肯定。我们似乎喜欢模糊,含含糊糊,既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解释,高兴说什么高雅就给什么冠以高雅的说法,操之在我,实在要比钉是钉铆是铆方便得多。但也正因为含糊,提倡云
读晏殊《飞白书赋》:兼论飞白书法
作者:龚克昌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晏殊  白书  欧阳修  书法家  宋太宗  书法创作  文学艺术  个性特征  《碧鸡漫志》 
描述:极推崇他的诗:“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笔记》)晏殊还有一绝活似为后人所忽视,这就是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欧阳修曾说:“右观文殿大学士兵
沉寂中的酝酿:论晏殊诗及其在宋初诗歌发展中的地位
作者:何剑叶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昆体  佘绪  新变  清新  意象重构  诗境拓展  中继地位 
描述:殊为例,从精神气质、诗歌题材、风格特征等方面阐述了他在昆体与欧、梅之间的承上启下的变化和独特地位。
新发现的晏殊散文《义方记》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发现  晏殊  散文  欧阳修  《论语》  《礼记》  周敦颐  元献  全宋文  江西省 
描述:新发现的晏殊散文《义方记》
论北宋边塞词
作者:吴逢箴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边塞词  北宋  范仲淹  捣衣  宋词  《词话丛编》  唐代边塞诗  守边  晏殊  词牌 
描述:心情。这类词应首推范仲淹的名作《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凤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柳永生年“新考”质疑
作者:黄加灏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新考  生年  晏殊  宋史  九曲溪  仕宦经历  福建  巫山  欧阳修 
描述:证将会导致更切近实际
范仲淹早年的两则史实考辨
作者:养拙  来源: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应天府书院  同文  宋史  晏殊  欧阳修  生卒年  文学  史实  资治通鉴 
描述:一、范仲淹的师承问题兼及戚同文生卒年月考疑关于范仲淹的师承问题,《宋史·范仲淹传》云: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谈古论今知荣辱——漫谈秘书工作者应有的道德操守
作者:张传禄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秘书工作者  公务员  荣辱观  秘书人员  道德  贤臣  社会主义  立党为公  操守  晏殊 
描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张传禄《谈古论今知荣辱》一文用事实说话,以夹叙夹议的手法,阐述秘书工作者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意义,思想性、可读性俱佳。
清新活泼 生气盎然——浅析晏殊《破阵子》
作者:何绍袖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破阵子》  晏殊  活泼  清新  生气  《珠玉词》  北宋词人  晏几道 
描述: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几道之父。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有《珠玉词》。
存在与时间——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阐释晏殊的《浣溪沙》
作者:仲红卫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现身  冯延巳  海德格尔  抒情主人公  存在者  环绕着  意象  时间性 
描述:,则远过于延巳。如这一首写闲愁的小令《浣溪沙》即是如此。这是一首悼惜春残的词。历来惜春词甚多,而此词之所以能为历代所传颂者,非由其似冯延巳,而由其胜冯延巳;而其所以胜冯延巳者,决不在其语言之工巧与风格之闲雅,而在其所隐喻与所寄托之深刻宛转。这隐喻与寄托的深刻宛转,只有借助于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与时间的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一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的思想吧。海德格尔首先区分了“存在”和“存在者”的不同。在他看来,存在虽然总是存在者的存在,但“存在”并不等于“存在者”,存在是“使存在者之被规定为存在者”①的那样东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存在本身并不“是”任何一种意义上的存在者,因此,对存在的追问不能采用一般的因果法则,即不能用在存在者领域内才适用的、将一个存在者引回到它所由来的另一个存在者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