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37)
学位论文
(13)
图书
(2)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6)
地方文献
(7)
按年份分组
2014
(30)
2013
(43)
2012
(35)
2011
(50)
2010
(36)
2009
(26)
2008
(39)
2007
(29)
2005
(18)
2002
(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5)
语文知识
(9)
江淮论坛
(2)
求索
(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孝感学院学报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1)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珠玉词
叶嘉莹
类要
《清平乐》
创作特色
后西昆体
冷观
古文
圣寿词
品论
咏秋
内心世界
思致
晏殊
诗文
诗
诗歌
鸟意象
理性
欧阳修
创作范式
北宋
吕夷简
典雅
二晏研究
主体介入性
冯延巳
姜夔
以诗为词
首页
>
根据【关键词:晏殊】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晏殊忠厚老实受重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才智(才情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政治家
文学家
范仲淹
欧阳修
诗人
描述: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大家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大诗人,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巧对对联
作者:
糖糖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故事
扬州大明寺
年轻人
晏殊
词人
诗
描述:
对联故事 北宋有个著名的词人叫晏殊,一次,他在扬州大明寺的墙壁上发现了一首好诗,便向周围人打听,得知是一个叫王琪的年轻人写的。晏殊赶忙叫人把王琪请来,俩人一见面,相谈甚欢。晚饭后,二人一起到后花园散步。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作者:
祝尚书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阁体
西昆派
杨亿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描述:
又不断地变异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学继承的多样性和持续性,是宋代文学体派林立的形成机制,也是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
晏殊为何不喜欢欧阳修
作者:
晏建怀
来源:
社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晏殊
领导干部
宋真宗
秘书省
进士
殿试
描述:
晏殊的身上闪耀着太多足以令欧阳修眼花缭乱的光环和艳羡不已的精彩。晏殊早慧,7岁能文,14岁时,与全国千余考生一起参加了殿试.“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成了少年进士和年龄最小的领导干部。
关于欧阳修讽刺晏殊的诗
作者:
陈珏人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话
欧阳修
晏殊
讽刺
笔记本
故事
描述:
有一则在许多笔记本和诗话中再三重复过的故事:
诚实的晏殊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天爱学习(二年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诚实
文学家
政治家
范仲淹
欧阳修
诗词
描述: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大家所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大文学家,都曾做过他的学生。
晏殊欧阳修词之比较
作者:
房日晰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词
婉约
寿词
豪放
描述:
晏殊、欧阳修词,其内容大都是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趣,词风深美婉约,风格雅洁隽秀。晏殊的祝寿词,在词史上或有一定的影响;欧阳修写人物形象的词,值得肯定。而其豪放词,对苏、辛豪放派的形成,则有很大的影响。
晏殊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苑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散文家
文港镇
进贤县
州府
北宋
描述: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
晏殊《蝶恋花》“乐景写哀”辨
作者:
昝娟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恋花》
《蝶恋花》
晏殊
晏殊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表现手法
《珠玉词》
《珠玉词》
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
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
苏教版
苏教版
反衬
反衬
描述:
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在这里出现了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晏殊的写作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故事
故事
写作
写作
宋真宗
宋真宗
进士
进士
出身
出身
描述:
晏殊,字同叔,幼聪慧,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宋真宗召见他时,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作文,援笔立就。据说,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