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殊《浣溪沙》赏析
-
作者:陈进华 来源: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浣溪沙》 思考 孤独
-
描述: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主要人物,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著有《珠玉词》。《浣溪沙》是其中的传世佳作,表现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慨叹,抒发了一种士大夫情怀。
-
论晏殊词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李蔚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玉词 珠玉词 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女性观 女性观
-
描述: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描绘了众多女性形象,本文从少容貌具体刻画,多动作神情描写、人景相融,心曲款款、轻柔仙女,端庄品质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词作中的女性形象特征,从而概括出晏殊进步积极高雅的女性观。
-
晏殊诗词语言运用异同比较研究
-
作者:辛海苗 梁龙飞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诗词 语言运用 比较 原因
-
描述:本文在修辞理论观照下,先理出晏殊诗词语言运用异同的具体表现,相同之处:如运用相同、相似的语句,频繁使用数词和"寿"字,设色异彩斑斓,巧妙化用典故;不同之处:如诗的语言对偶工整、贵气逼人,词的语言叠音悦耳、直白平易。然后从两种文体的特点、发展状况、作者本人的创作观及身份地位上来分析语言运用异同的原因。
-
进贤写意(组诗)
-
作者:邓伍生 来源:文学与人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组诗 写意 宰相 晏殊 词人
-
描述:1.宰相词人晏殊 能把词吟到宰相的高度 也能把宰相做到词的境界 千年以来 舍你其谁?
-
晏殊巧逢"燕归来"
-
作者:唐泽 来源:开心学语文(小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文学修养 大明寺 诗句 作者
-
描述:一次,宋代词人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
论晏殊词对花间词风的继承和开拓
-
作者:谢煜 来源: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词 花间词 继承 开拓
-
描述:情之作居多;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又明显超出于花间词风,不仅在题材上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上的超越,士大夫情怀的出现,词作中的主体介入性得到加强;他的词雅致、真切,对于之后宋代婉约词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
宋词中“梦”的探究
-
作者:束小红 来源: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宋词 “梦” 心理刻画 苏幕遮 范仲淹 词作 晏殊
-
描述:在高中选修的《唐诗宋词选读》中,涉及了诸多宋代的词作,细细阅读,发现“梦”这个意象在词作中反复出现。如晏殊《破阵子春景》中“疑怪昨宵春梦好”,言今朝斗草得胜,乃春宵好梦之验,将少女心理刻画细致入微;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短暂的“好梦”
-
晏殊与《浣溪沙》
-
作者:邹小亮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离别之情 写作技巧 惜春 含蓄 夕阳
-
描述:《浣溪沙》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言含蓄,写作技巧极高,全词如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晏殊忠厚老实受重用
-
作者:暂无 来源:才智(才情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政治家 文学家 范仲淹 欧阳修 诗人
-
描述: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大家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大诗人,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
晏殊《浣溪沙》评析
-
作者:蔡义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浣溪沙 归来 天气 校勘 七律 风味 宿醉 选才 小令
-
描述:燕归来。梁园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其中有三句与此词同,只差别一字,即“香径”作“幽径”。“无可奈何”两句诗词中都用,可见作者自己也十分满意。那么,究竟是先有诗后取而成词呢,还是先有词后取而成诗呢?这不易断定。但偶句在这首词中见好,而在律诗中就不见得怎么出色了。所以论词者说它是“自是天成一段词,著诗不得”“意致缠绵,语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王士祯甚至举此作为诗与词分界中能代表词的特色的例句。可见,佳句也还得置于全篇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妙处。 刘熙载《艺概》卷四评此词日:“词中句与字有似触著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触著之句也;宋景文‘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触著之字也。”意思是说,词中的字与句,有的很像不经意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