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太极图何以应是S形走向?——关于易图的“音—形—意”
作者:罗翊重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图  易学  二进制  卦序符号  “S”形图象 
描述:卦方位图才得以流行于世。但朱熹对这些易图结构的内在涵义,还并没有真正理解,他承认“眼前见得了了如此,
谈项安世易学对吴澄的影响
作者:张国洪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安世  易学      吴澄 
描述:,表现出与项氏易学不同的特点。
以《玄》准《易》两乾坤:司马光、王安石易学精神之比较
作者:杨天保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扬雄  易学  以《玄》准《易》 
描述:世,结果让易学做成了涑水史学的注脚。相反,王学建构,先知后行,力主回归原儒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的易学精神,并经由《周易》—《太玄经》—《孟子》这一逻辑,贯通五经、四书,为脱离佛道、重建心性道德之学,寻
朱熹与陆九渊易学论争的理学文化意义
作者:张勇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易学  修养功夫  儒学道统 
描述: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足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
王安石哲学思想探讨
作者:曾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易学  哲学思想  法家思想  变法活动  儒学思想 
描述:法家和儒家的哲学思想内容。 笔者在探讨王安石这些哲学思想时,以其所处的时代为背景,以其变法活动和内容为重要线索和基础,并将其哲学思想解构为易学思想、法家思想、儒家思想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本文所旨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理  人欲  天地境界 
描述: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一本而万殊的有机宇宙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豁醒自足之整体人文生命理性意识,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与自觉而圆融体现者的天地境界,进而挺立自己生命的主体性,确立应然的正大宇宙人生担当,促成天理沛然流行、和谐有序而通泰的有机人的生活世界的建立。
四书五经融通视域下的罗汝芳心学易学
作者:张沛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易学  融通  生生  乾坤   
描述:打通、彼此开放的四书五经基础上的一体圆融之学。由是,近溪之论《易》多与其它经典相联,其易学亦呈现出不拘一格的浑融气象。
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之学
作者:崔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易学  易学  象数  象数  义理  义理  经世之学  经世之学  政道  政道  治道  治道  王道愿景  王道愿景 
描述: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学界对李觏易学思想、尤其是象数易学思想的研究还有欠缺。学界尚没有人将李觏的经世之学和背后支撑其经世之学的易学大视野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界对李觏思想研究的深入。本文
论罗汝芳的易学思想
作者:梁隽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易学  易学  天命之性  天命之性  生生之理  生生之理      本体  本体  工夫  工夫 
描述:罗汝芳三十四岁时得传《易》学,悟得易理贯通四书五经,认为《易》乾坤的生生之理就是天命之性,就是仁,也是心;太极不在易之外,而本身就是乾坤,是有和无的统一,实有道体又圆融无碍,它成为性命的根源,而其自身又是超越善恶的至善。从乾坤本体的生生之理又引申出即本体即工夫,不动心及自然的工夫论。
罗汝芳易学思想初探
作者:梁隽华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近溪  近溪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  易学  易学  生生之理  生生之理     
描述:罗汝芳学《易》,悟得《易》理贯通四书五经,认为《易》乾坤的生生之理就是天命之性,就是仁,也是心;太极不在易之外,它本身就是乾坤,是有和无的统一,实有道体又圆融无碍,它成为性命的根源,其自身又是超越善恶的至善。他从乾坤本体的生生之理又引申出即本体即工夫、不动心及自然的工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