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
报纸(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
地方文献 (5)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3(2)
2008(1)
2007(4)
2004(4)
1998(1)
1997(5)
1995(1)
1990(3)
1986(1)
按来源分组
浙江学刊(2)
戏剧文学(2)
戏剧艺术(2)
四川戏剧(1)
上海戏剧(1)
渤海学刊(1)
中文自修(1)
中国戏剧(1)
人民日报海外版(1)
其它(1)
意趣论对明代戏曲理论的影响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汤显祖  明代戏曲  绘画理论  主题思想  王维  芭蕉  现实世界  艺术形态  象外之象 
描述:“任何艺术形态均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孕生、发展和成熟的。因而亦就必然受其所孕生的文化精神的影响。”“意”、“趣”原是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源远而流长。明代戏曲理论家对它们进行了积极的吸收和借鉴,一是在实践上,写景绘情,以意境为最高审美追求:
人生如梦:戏曲与梦幻的勾连
作者:郑传寅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我国古代  明代戏曲  社会人生  戏曲创作  戏剧文学  牡丹亭  剧作家  功名利禄  人生观 
描述:远都是善于写梦的大手笔。在戏曲批评史上,不少理论家以梦释戏,对戏曲创作的心理过程和戏曲迷离惝恍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理论概括。汤显祖在《复甘义麓》中说:戏曲创作的心理过程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代戏曲批评家谢肇浙在《五杂俎》中提出了“戏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