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青春版《牡丹亭》寻找昆曲复活之路
作者:薛庆元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南京大学  柳梦梅  传承危机  杜丽娘  白先勇  民国初年  《游园惊梦》  “传”字辈 
描述:文化觉醒:$$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 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 青。”古人爱看《牡丹亭》,如醉如痴,今 天的人同样如此。水袖一荡,诗意全出,当 柳梦梅踏着厚底靴缓缓走出无尽风流的 脚步时,当乐师借一管竹笛吹出如丝般的 绵绵情思时,白先勇醉了,所有在场
昆曲《牡丹亭》如何青春
作者:赵忱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白先勇  汤显祖  文学想象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  爱情神话  爱情主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基本评价 
描述: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因为白先勇先生的加盟而备受瞩目,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的昆曲情怀由来已久。其实我们都没有道理不喜欢《牡丹亭》。汤显祖伟大的文学想象力简直空前绝后,而且,是昆曲,对《牡丹亭》完成了
青春版《牡丹亭》戏外戏
作者:王寅  来源:南方周末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杜丽娘  柳梦梅  上海昆剧团  传统剧目  苏昆  男欢女爱  主创人员 
描述:缘起$$●2002年,白先勇应邀在香港为大中学生讲昆曲,演讲的主题是《昆曲中的男欢女爱》。$$最近一年,白先勇已经数不清自己多少次往返于台北和苏州之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4月29日《牡丹亭》在台北
怎一个“和”字了得 “昆曲清唱剧”印象版《南柯记》观感
作者:武文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柯记》  清唱剧  昆曲  印象  多媒体画面  舞台灯光  观感  上海音乐学院 
描述:2008年12月23日晚,昆曲清唱剧印象版《南柯记》上演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两面垂落的纱幕将西洋乐队和昆剧乐队这两个伴奏意象,以及所有舞台的装置、背景上的多媒体屏幕等绰绰约约地展现
魂,因梦而来
作者:胡斌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大剧院  艺术传承  声声慢  牡丹亭  清音  演出  昆剧  昆曲 
描述:幽谷清音声声慢,百变仕女入画来,10月11日晚的上海大剧院中剧场座无虚席,众多昆曲观众期盼已久的幽谷清音--梁谷音昆剧艺术传承专场隆重登场.
记道和曲社和曲友汪粲英
作者:夏红珍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抗美援朝  杜丽娘  演出  昆曲  昆剧  表演艺术  游园  父亲  纪念 
描述:的皂罗袍——姹紫嫣红开遍……尽管年高,但仍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后来,得知她在抗美援朝时期,为捐献
喜看兰苑吐新艳(二)
作者:唐明星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佳组合  昆曲  苏州市  演员  牡丹亭  毕业生  艺术学校  苏昆  观众  性格内向 
描述:精品!《题曲》描写乔小青病中夜读《牡丹亭》掩卷失声,她从杜丽
魂归《牡丹亭》
作者:夏红珍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曲家  昆曲  杜丽娘  唱曲  老师  父亲  第二次  张澜  苏昆 
描述:2002年8月4日晚,昆曲社社长金继家来电告知,吴琇老师走了!没有想到,我与道和曲社老曲家吴琇从相识到离别不足60天!6月10日午后,天空中下着零星小雨,我与老曲家汪粲英之女张澜澜一起来到谢衙前
爱川纪子参观昆曲博物馆
作者:金年满 易小珠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博物馆  昆曲  非物质遗产  牡丹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口头遗产  中央电视台  张继  周年纪念  中国 
描述:意浓浓、细雨霏霏,专程来苏参加中国昆曲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周年纪念活动的爱川纪子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昆曲
作者:暂无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昆曲  人类  京剧演员  戏剧结构  《牡丹亭》  《长生殿》  17世纪 
描述:》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