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劈棺(外三则)
-
作者:程步奎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现代观众 昆曲 北京人 中央研究院 演出 西施 庄子 音响设备
-
描述:大劈棺到台北"中央研究院"开会,旧雨新知,相聚一堂,在论辩之中得到精神提升的快感。论辩了两天,感到脑神经长期剑拔弩张,十分疲惫之时,有两位美国朋友却因思维理路完全不同,一路争辩,唇枪舌战,火药味愈来愈浓,
-
昆曲之梦幻之美
-
作者:于丹 来源:传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昆曲 汤显祖 生活方式 牡丹亭 至情至性 戏曲形式 柳梦梅 人生 南柯记
-
描述:昆曲不仅仅是一种戏曲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谈昆曲,不是让大家都要去学去唱,去整折整折地看,有时候知道一个意象,知道一点声腔韵味,找到里面的一种情怀,让我们可以从容下来,可以做梦,这就够了。
-
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
作者:何玉人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传奇作品 戏剧家 古典作品 创作实践 昆曲 戏曲创作 王骥德
-
描述: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成,其作品就受到文人和戏剧家的关注。几百年来,
-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
-
作者:朱伟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精神 艺术特质 杜丽娘 审美风格 魏良辅 明代
-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剧作,同时也是昆曲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从明代问世之初的风行到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热演,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人们已无法从自己的文化记忆中将《牡丹亭
-
《牡丹亭》演出的多样性
-
作者:江巨荣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样性 汤显祖 昆曲 表演艺术 折子戏 舞台美术 改编本 宜黄腔
-
描述:戏曲之广为社会认可,并为士农工商、妇女孩童所知,除了阅读者外,主要在于它的演出。在我国戏曲史上,越是名作,越是杰作,它的演出就越频繁,越久远,同时它在剧本改编、剧种音乐、表演方式、舞台美术上的变动和差异也就越多越大,从而显
-
姹紫嫣红 争奇斗艳——略论《牡丹亭》多元化的舞台演出
-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元化 莎士比亚 汤显祖 艺术史 中国 昆曲
-
描述:比喻.实际上是说莎土比亚、曹禺、汤显祖都是不同时期的艺术高峰.他们的作品同样都是人类艺术史上创造的瑰宝。[第一段]
-
昆曲:我心中的悲情和怅惘
-
作者:蓝博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悲情 白先勇 牡丹亭 汤显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士子 杜丽娘 艺术 消亡
-
描述:”吗?[第一段]
-
遂昌七月会苏醒了
-
作者:蓝伟荣 刘智宁 陈敏民 汪建明 叶高兴 章建辉 来源:浙江画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 牡丹亭 十番 创作 新中国 表演 群众 演奏 昆曲
-
描述:材。七月会又名秋赛会,实际上是农民闲时的一场文娱集会,也是商贾之集,人山人海的物资交流会,更是亲朋好友的团聚会。
-
此曲只应天上有
-
作者:白先勇 陆士清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昆曲 牡丹亭 观众 杜丽娘 传统文化 演员 书法 诗化 现代
-
描述:本非常流畅,非常优美,也非常大气,保持了汤显祖恢宏的架构,很好地体现了汤显祖对爱情追求的理念,就是你在文章中讲的“情挚、情真、情至”,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感觉。舞台广阔、诗化、写意,任凭演员发挥。
-
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人情美
-
作者:王燕飞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昆曲 汤显祖 观众接受 女主角 牡丹亭 舞台表演 表现手法 演员
-
描述: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