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亦邃亦阔 有学有术:从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看近年昆曲
作者:王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动向  新时期  研究思路  牡丹亭  苏州大学  学者  海内外  大学生 
描述:广为学界瞩目的第二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4日至7月7日在苏州市图书馆举行。这是继2003年11月在昆山举办的首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昆曲学界的又一次盛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0届高三(北大、清华自主招生选拔考试)
作者:过清  来源:历史学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国家  马歇尔计划  资产阶级  经济发展  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尼布楚  中国工农红军  努尔哈赤  科举制 
描述:江西省临川一中2010届高三(北大、清华自主招生选拔考试)
刘绍棠小说的历史感
作者:栾保俊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短篇小说  北运河  文化大革命  共产党  长篇小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  中篇小说  新时期 
描述:绍棠几百万字的作品,我们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我的回答是:刘绍棠较好地实践了他的诺言。从1994年9月开始,我认真地阅读了我能找到的刘绍棠的11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和数十篇短篇小说。读了这些作品以后,使我这个从未到过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人,不仅了解了北运河的兴衰沿革i风土人情,而且了解了运河两岸人民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绍棠的小说,是京东北运河农村历史的缩影。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他写《人间喜剧}}这套书的时候,曾在小说《舒昂党人》(又译为《朱安党人》)的序言中说:“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只应该充当它的秘书。……我将不厌其烦,不畏其难,来努力完成这套关于19世纪法国的著作。”刘绍棠深受巴尔扎克的影响。刘绍棠的艺术实践成果没有巴尔扎克那么雄伟宏大,但却忠实地遵循着巴尔扎克上述精神,...
浅议续志应是一部改革开放志
作者:严伯英  来源:江苏地方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开  新时期  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事业  篇目设计  指导思想  新方志  时代特征  资料信息  邓小平理论 
描述: 当前,市县志续修工作启动在即,方志界同仁为此开展了热烈的大讨论。现就续志指导思想、总体设计等有关问题略陈陋见,就教于方家。 一、改革开放,应成为续志最鲜明的特征
新时期的秘书应是通才
作者:胡文享 施云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才  工作人员  新情况新问题  调查研究  秘书工作  新时期  专业知识  人民来信  领导人  领导机关 
描述:秘书工作琐碎而又平凡,但是,要真正当好秘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能够当一名好专家,但不一定能做一名合格的秘书.这是因为专家只专一门,而秘书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必须是机关通、百事通,也就是说,秘书应是通才.这里所说的通才,就是指既能精通一门,又对其它学科有较深造诣的人才.
永不凋谢的青枝绿叶——记我国当代的优秀作家刘绍棠
作者:余飘  来源:中华魂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创作  毛泽东文艺思想  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文学  新时期  作家  中国共产党  文学作品  地方特色 
描述:今年3月12日,是蜚声中外的我国优秀作家和乡土文学家刘绍棠逝世10周年纪念日。作为他的挚友和同乡,我谨以此文记述他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乡土文学建设的卓越贡献,以示对他
社会主义美文学的辛勤耕耘者
作者:郑恩波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美文学  新时期  北运河  民族风格  民俗风情  《红楼梦》  《二度梅》 
描述: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恐怕没有谁能比刘绍棠更具有典型意义。他以短暂但极富有创造力的人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终生都具有标杆价值的传奇式作家的光辉形象:少年时,他是一个昭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新中国文学生命力的“神童”作家;22年坎坷中,他是一个“莫因逆境生悲感,且?..
漫论张弦创作个性
作者:阮忆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个性  张弦  作家  新时期  五十年代  爱情婚姻  刘绍棠  红丝线  王蒙  题材 
描述:的创作个性,从构
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综论
作者:吕若涵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散文  散文创作  女作家  九十年代  女性主义意识  当代女性  新时期  女性视角  思维方式  王英琦 
描述:本文试图从女性散文总体运思方式的变化、女性视角的审美观照及对散文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等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变革与新创、成就与危机,从而在宏观上把握女性散文的独特风貌
蒲柳风情 运河乡音
作者:施秀平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大运河  北运河  蒲柳  短篇小说集  肖洛霍夫  中篇小说  荷花淀  新时期 
描述:中,有三十多年生活在运河滩的蒲柳人家。他对那里的人情世态、地理风貌、民风习俗实在是熟悉到家了。他小时就酷爱自己的家乡运河滩。那里的人民善良,风光美好。他在那里打鸟、摸鱼、掏螃蟹;偷瓜、过家家、认字方;穿着花兜肚,滚喜床;村前村后,田野河边,渡头路口,到处都是他嬉戏的场所。他喝运河水,吃水中鱼长大。童年他也曾遭受三灾八难,每次都是乡亲们使他死里逃生。他与他的父老乡亲有着生死攸关的深情。运河滩养育了他,运河滩的人民使他大难不死,他无法离开生养他庇护他的运河滩,他把生命线紧紧系在农民的命运之船上。在他重新获得创作权利第一次出席文艺界聚会时即发出宣言:“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并保持“田园牧歌”风格。这正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以涌泉相报”的质朴的传统美德。他在创作实践中,始终咬住运河滩不放。运河是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