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
地方文献
(3)
按年份分组
2009
(6)
2007
(6)
2006
(4)
2003
(3)
2001
(2)
1999
(3)
1998
(1)
1988
(2)
1987
(1)
1986
(2)
按来源分组
中学语文教学
(2)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
考试(教研版)
(1)
高中生
(1)
中学语文(开封)
(1)
戏文
(1)
四川烹饪
(1)
中学语文
(1)
小学生课程辅导(阅读与作文版)
(1)
大阅读:中学生综合文摘
(1)
相关搜索词
中学
《王安石戏作谜语》
《滕王阁序分》
成都话
传奇杂剧
籍贯
王安石
现代汉语
白居易
相似点
初中语文教材
孙膑
姜氏
《过秦论》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司马光
分析策略
后一分句
同学
司马迁
土人
叙议结合
乌江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长江集》
专项训练
四库全书
复习
古诗词鉴赏
首页
>
根据【关键词:文言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国学精神浸润下的
文言文
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郑晓峰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
教学探究
精神
文言文
《周礼正义》
课堂
浸润
学术文化
描述:
“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问,在这里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源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解释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看来周代“同学”为贵族子弟学在官府之地。现在使用的这一概念,显然是一种借用。国学精神就是传统积淀下的民族智慧。
通过“不可思议”走近方仲永
作者:
汪俊华
来源:
新课程(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教学
文言文
课堂教学
二十年
重要性
王安石
教学经验
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
描述:
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