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山东人大工作》2013年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人大工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大工作  宣传工作  文王  先进个人  山东  振梁  刘向  成王  相山  国宝 
描述:《山东人大工作》2013年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中国工程院1999年有效院士候选人名单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候选人名单  中国工程院  院士  陈国  陈森玉  文王  工程学  槐黄  郑皆连  刘韵洁 
描述:与电子工程学部(134人选出19名)王子才王行仁王众托王昌宝王南华〔女)王祖永王润文王渭源王福如韦乐平毛谦方家熊孑乙宪正左继章石磐卢锡城叶声华史长捷白元根毕克允毕厚杰朱敏慧(女)朱惜辰乌卜江兴乌砰贺栓
毛诗笺疏质疑--二南部分--
作者:黄焯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理志  孔颖达  王应麟  孔子  李氏  文王  毛传  古义  诗经  宋儒 
描述:右采获,由疑毛传未合经序之旨耳。只其揅之过深,求之地当,致有求合而反离,求密而反疏者。故宋儒讥其按迹以议性情(王应麟汉书地理志考证引李氏语),而清人复病其说之膠滞也(朱鹤龄诗经通义)。唐贞观中,孔颖达等撰毛诗正义,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惟其于毛、郑义有异同处,往往左毛右郑,而于郑君宗毛为主之本意,反忽而少察矣。
略论西周的选士制度
作者:乔卫平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士制度  诸侯  卿大夫  贡士  《周礼》  国学  乡学  庶民  郑玄注  文王 
描述:·立政》记载:商汤以夏代“三宅”法为基础,
金文所见周武王时代的礼乐活动
作者:连劭名  来源:文物春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武王  《礼记·乐记》  礼乐  《国语·晋语》  《周礼  马王堆帛书  香港中文大学  乐由中出  文王  《尔雅·释诂》 
描述:金文所见周武王时代的礼乐活动连劭名一、《何尊》铭文所见周武王的告天祀典《何尊》出土于陕西,根据器形纹饰及铭文字体风格,知此器的制作时间属西周早期。铭文云:肆文王受兹大命,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
古代咏史诗简说
作者:买鸿德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教训  咏史诗  王安石  简说  我国古代  古人  文王  司马光 
描述:,从臧否人物,评议兴废之中,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曲折地表达出来,言在此而意在彼,语不多而情无限。它以古
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简文研究補正
作者:连劭名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皋陶  文王  西周时代  《周礼  逸周书  马王堆帛书  五行学说  《老子》甲  古文献研究 
描述: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简文研究補正
论周礼中的“报本反始”思想
作者:鲁同群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颖达  周人  礼记  奴隶主贵族  祖先  社祭  文王  礼仪  原始社会  郑注 
描述:个重要思想。
伯夷的公案
作者:金性尧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愈  八十年代  王安石  欲说还休  钱伯城  孟子  文王  武王  札记  激发 
描述:这篇小文,八十年代以来就想写的,却一直是左顾右盼,欲说还休。最近读了《中华文史论丛》第52期钱伯城兄《读韩札记》中的论韩愈的《伯夷颂》一文,又激发了我的宿愿。钱文中说:此文由于受到颂非其人,韩愈这篇文章长期被遭冷落,各个选本都不入选,其实是很值得一读的。说得很对,却也有例外,那就是
释hua
作者:唐志凯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降神  《周礼  兵器  天官  形声字  质剂  汉礼  文王  王国维 
描述:。 《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注:“质剂,谓两书一礼,同而别之,长日质,短曰剂,今之券书也。”“者”字,郭沫若认为是“赭”字,“■”是“踝跣之臣”①。“者”是“赭”,这一说法甚确;“■”释成“踝跣之臣”,这一说法意近似又有不甚妥当之处。古代“踝”有时与“胫”通。《论语》疏说:“《释名·释形体》:‘胚,茎也,直而长,似物茎也。胫是人股之名。此云脚胫者,谓胫下之近脚者也。”汉人跪与坐,“皆膝着于席”,类似今日本人的习惯,腿是弯曲的,而其他部族则不是这样。“踝”既然与“腔”通,而“■”义与“踝”有关,因而这里的“■”。应是直腿之人,即战争中俘获的外族奴隶。“侯易者■二百家剂”,全句的意思应当是“王赐井侯■衣外族奴隶二百家的券书”。 第一、“阶”与“击”有关。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句话: “原壤夷俟。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