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知识纵横
作者:暂无 来源:中州统战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庆龄  《三国演义》  文献通考  《西游记》  《牡丹亭》  《西厢记》  《邯郸记》  生长发育  海峡两岸关系  《琵琶记》 
描述:知识纵横宋庆龄的祖籍在安阳关于宋庆龄的家世,人们大多只知道她原籍广东文昌县,出生于上海,而很少了解她的父亲宋嘉树原姓韩,其先世祖籍在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的史实.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原名韩教准,乳名阿虎,青咸丰十一年出生于广东省海南岛(今海南省)文昌...
河南林县出土北宋铁钱
作者:张增午  来源:中国钱币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铁钱  河南  《太平寰宇记》  瘦金体  红烧土  外廓  文献通考  隶书  实物资料  政和 
描述:河南林县出土北宋铁钱张增午1983年8月,河南林县文化馆文物组(现林县文物管理所)在姚村乡东贤城村征集到35余公斤北宋铁钱。这批铁钱是河顺乡东寨村杨福昌等人1983年4月在村东南500余米处挖水库时,于地表下2米处发现的。铁钱放置较乱而无序,与红烧土...
两宋科举制面面观
作者:赵民乐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王安石变法  科举改革  知贡举  北宋  科举考试  文献通考  诸科  《续资治通鉴长编》  培养和选拔 
描述:两宋科举制面面观赵民乐科举兴自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由兴盛完善而颓衰。科举兴盛时,曾造就过许多人才,历史上较多影响的人物,几乎都由此起家;科举颓衰时,又压制扼杀人才,遭到有识之士一致攻击痛斥,甚至断言,江山断送,就在科举。两宋科举,正处在由初至盛...
宋科举科目考(上)
作者:赵民乐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贤良方正  制科  书判  科举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文献通考  常科  学士院  制举 
描述:宋科举科目考(上)赵民乐科举制的科目,唐代有一百多科,到明清基本集中于进士一科。变化非常之大。这种变化主要集中于宋代。可惜的是,元人修《宋史》在《宋史·选举志》六卷中有二:卷为“科目”,却颠倒混淆,详略不当,对各科目及其演变因革,语焉不详。兹按科目的...
王安石的青苗法并非“春贷秋还”
作者:史言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中国历史  宋会要辑稿  历史文献  常平仓  纪事本末  文献通考  转运司  资治通鉴 
描述:食货四、《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十六、《文献通考》卷二十一市籴考二常平义仓租税、《宋史》卷一百七十六食货上四等历史文献,青苗法是在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颁布施行的,其具体办法,归纳起来是这样的: 1.以各地常平仓、广惠仓现有的一千五百万贯石粮米钱币,作为青苗本钱。各路由转运司、提刑司主管,并设常平官具体负责。各州“于通判募职官中选差一员主
青苗法利率纠误
作者:陈析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文献通考  王安石变法  宋会要辑稿  资治通鉴  中国史研究  纪事本末  史料  史书  敛散 
描述:4期《关于王安石变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其实,《文献通考》等史书所载,原文是这样的:元丰
王安石著述考
作者:高克勤  来源: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艺文志  读书志  四库全书总目  北宋末年  熙宁  文献通考  文集  政治家  孟子 
描述:版本源流及明清两代著录情况,亦从略。各书先后次第,依《四库全书》著录之序例。为节省篇幅,凡前人已有结论者从简;征引较多的典籍用简称,在第一次征引时出注。
关于马端临《文献通考》人民性的问题(与白寿彝先生商榷)
作者:张孟伦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端临  白寿彝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文献通考  蒙古贵族  胡三省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三年之丧 
描述:临的史论”,“表达出一定的人民性”,“有高贵的民族正义感”,“在没人敢大声儿咳嗽的元代”,“敢于作对现实的抗议”。这种说法,我尚不便同意。
《文献通考》三题
作者:吴怀祺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通考  史学思想  王安石变法  董仲舒  封建  公天下  历史问题  直接影响  重大影响 
描述:要。马廷鸾的主要史学著作是《读史旬编》,这部著作和另外的一些作品都散佚了。清朝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内中有诗文二十三卷,《读史旬编》一卷。依据一卷《读史旬编》和一些有关的诗文,研究马廷鸾的思想是很困难的。而《文献通考》中近三十条的“先公曰”文字,反映出马廷鸾对重要历史问题的看法,是直接影响马端临的材料。
北宋河患与治河
作者:刘菊湘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王朝  黄河北  积贫积弱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形势  王安石  文献通考  公元  大名府  黄河流域 
描述: 北宋一朝,河患最烈,167年的历史,河决河溢的年份就有73个,河道四次迁徒,形成了有史以来的二股河。黄河对北宋一代的历史进程有着深刻影响,河患加重了积贫积弱的社会形势,强化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治河成为北宋王朝的基本国策。笔者不揣鄙陋,对北宋河患与治河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