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
-
作者:郭英德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史观 胡应麟 文学体裁 历史演进 文学发展观 《诗薮》 元明时期 人的文学 袁宏道 诗歌
-
描述:元明文学史观散论郭英德元明时期的文学史观,集中在对文学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的探讨,和关于文学发展中古今关系的论辩两个方面。其中最有新意的,应该说是探讨文学历史演进内在规律的文学源流论和文学史内因论。一、文学源流论元明人的文学源流论,一方面继承...
-
历代目录中的“小说家”浅析
-
作者:林申清 来源:图书馆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家 小说观念 文学体裁 汉书艺文志 目录学家 中国封建社会 胡应麟 杂家 古籍目录 三国演义
-
描述:说,子书说也,然谈说
-
肖复兴与王英琦的通信
-
作者:肖复兴 王英琦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复兴 散文集 中国作家 文学体裁 格里格 通信 空调 本质 人生
-
描述: 肖复兴致王英琦英琦:你好,来信收到。一晃真快又到了冬天。一直想给你认真写封信.一直惦念你独自一人带着一老一小的日子。想起这些,便想起你那乐天达观的样子,这反差的印象,10年来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同为作家,你与那些幸运儿太不相同。你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
开拓赋学研究的新局面——读马积高先生《赋史》
-
作者:刘上生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王安石 学术 古籍 文学史 汉赋 文体赋 文学体裁 《游褒禅山记》 发展线索
-
描述:987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种崇敬感油然而生。中国古代文学诸体裁中,唯独赋史阙如,前人赍志以殁,后学望而却步,现在,马先生把他数十年潜心钻研的成果贡献出来,这种遗憾可以弥补了。
-
文学常识
-
作者:戴文军 来源:文教资料(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我国古代 小说家 浪漫主义文学 散文 文学体裁 作家作品 汤显祖 窦娥冤
-
描述: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答案:B(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
-
领跑高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集训专列 第十一节 文学常识
-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家 文学体裁 三国演义 列夫·托尔斯泰 常识 长篇小说 莎士比亚 作品 汤显祖 短篇小说
-
描述: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考试说明》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是:(1)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的识记;(2)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的识记;(3)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具体阐释如下:(1)中国
-
元杂剧中的王安石
-
作者:郭羽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元杂剧 文学体裁 古典戏剧 元代杂剧 政治家 北宋 文学家
-
描述:元杂剧中的王安石
-
王英格律诗的艺术特点
-
作者:吴闻章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律诗 王英 艺术特点 诗词创作 改革开放 六十年代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描述:老诗人王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写新诗和民歌成名。改革开放以后,王英除了继续多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外,还写起了格律诗词,并且出版了专集。前不久,王英同志写了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重大变化的七言绝句,我为之写了一篇评论,对几首诗进行
-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12
-
作者:王学华 来源:试题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句 文学体裁 陶渊明 常识 空缺 苏轼 司马迁 王安石 点专题 模拟
-
描述:一、考点分析《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求是: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初、高中语文课本所涉及的选用其作品的作家或者在单元知识短文和课本注释中介绍过的一流作家(这里也包括一些古今中外作家,他们的知名度较高但没有文章入选课文)。应识记
-
文学常识如何复习
-
作者:彭成刚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史 作家作品 常识 文学体裁 汤显祖 复习 文学流派 初唐四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
描述:备考文学常识,有几种趋势应该把握:一是将该项内容移至主观题部分,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把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甚至和古诗文鉴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考查,三是以列举的方式进行考查,四是与语言表达题的有机融合,五是成为作文考试的素材.后四种将是今后高考的主要题型,应当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