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3(1)
2012(1)
2007(1)
1999(1)
1998(1)
1995(1)
1988(1)
1987(2)
1982(1)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3)
戏曲研究(1)
戏剧文学(1)
大舞台(1)
文艺理论与批评(1)
文艺评论(1)
剧本(1)
许昌学院学报(1)
戏曲名著整理改编三议
作者:吴乾浩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戏曲改编  元杂剧  《牡丹亭》  改编本  改编者  《西厢记诸宫调》  古典戏曲  王实甫  “神” 
描述:惟“名”是从 戏曲的整理改编,换言之是对前人或同时代人同类作品的继承与借鉴,从整理改编者的愿望来说,总是希望跨越往昔有新的进展。由于创作上的接力,许多戏曲名篇往往由此途径得以产生。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洪升那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的名篇,写作十余年,三易其稿,归之于新创作是恰当的。但以此作的关目、
《牡丹亭》的改编演出和现实意义
作者:陆树崙 李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汤显祖  剧作家  折子戏  改编本  戏剧家  原作精神  寻梦  改编者 
描述:奇虽然还保留了几出折子戏,毕竟是一鳞半爪,难窥全豹。因此,让古代剧作家心血凝
移植不宜
作者:陈四益 黄永厚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说  电视剧  丘迟  书道  改编者  李陵  艺术形式  常有的事  原创 
描述:文学作品移来移去是常有的事。 有的移意思,比如李陵与苏武书道:“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到了丘迟先生写给陈伯之的信里,就化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虽说伯之先生粗人一个,斗大的字认不得一担,未必能领会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