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实人、书呆子、政治家与为官之道
-
作者:陈祥生 来源:唯实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乔木 毛泽东 政治家 刘少奇 胡耀邦 批评 王安石 为政者 下级 党中央
-
描述:老实人、书呆子、政治家与为官之道
-
叶适的经济思想
-
作者:周梦江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思想 叶适 王安石 工商业者 商品经济 温州 东南地区 唐代后期 批评 南宋后期
-
描述:下游,是个海上交通便利的地方。唐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特别是北方汉族人民的大量南下,使温州首县永嘉成为重要的城市。人口、资金的增加,使手工业、商业都有长足的发展。“机户”与手工作坊分布于县城之内,漆器、蠲纸、克丝等商品在全国贩买,有的商品如漆器还在海外
-
苏东坡论
-
作者:顾全芳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变法 苏轼 宋神宗 改革 司马光 悲剧人物 宋代 财政困难 批评
-
描述: 苏轼是一位悲剧人物。生前,他屡遭贬逐、流放、坐牢;死后,又曾被论定为守旧,顽固甚至两面派。其实,放在时代的天平上衡量,苏东坡不但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站在时代前哨的政治家、思想家。这篇论文不可能论说苏轼的全部历史,只是评述几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苏轼的政
-
改编在戏剧传播中的价值——从汤显祖对《牡丹亭》改本的批评谈起
-
作者:王省民 邹晓春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改编剧本 戏剧传播 汤显祖 批评 价值 戏曲观念 审美意识
-
描述:反映出戏曲改编者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倾向。改编是《牡丹亭》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剧本改编的各种争议,贯穿于《牡丹亭》的整个传播历史,一直延续至今。
-
批评古人应有的放矢
-
作者:吴小如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迁 孟尝君 史记 批评 王安石 古人 缺点 先秦 作者 文章
-
描述:近来读了两篇批评古人的文章。一篇载于1996年11月11日济南日报,题为《之瑕》,指出司马迁的《史记》有五个缺点。缺点之一,认为《史记》记汉事详而记先秦事太略,说它是一部头小肚小腿小而脚特大的畸形
-
黄庭坚与“新旧党争”
-
作者:钱志熙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王安石变法 黄氏 新旧党争 司马光 批评 市易法 政治家 政治观点 苏轼
-
描述:“新旧党争”是黄庭坚生活与创作的重要背景。黄庭坚与“党争”的关系,需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黄氏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究竟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是否正确?第二个问题是应该叙理一下黄氏在这场党争中的具体遭遇
-
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
作者:何玉人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传奇作品 戏剧家 古典作品 创作实践 昆曲 戏曲创作 王骥德
-
描述: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成,其作品就受到文人和戏剧家的关注。几百年来,
-
“不合时宜”的苏轼
-
作者:梅桑榆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不合时宜 司马光 王安石 变法派 保守派 神宗 婢女 批评 打击
-
描述:明人曹臣所编《舌华录》载,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
-
理念重建
-
作者:蒋敦鑫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批评 高度集中 老师 注意力 理念 王安石 山竹子 风流人物 教育者
-
描述:感勃发,联系社会,热情澎湃,课简直成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被感染了,注意力高度集中。
-
现代书法家批评胡小石
-
作者:姜寿田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小石 现代书法 李瑞清 书法教育家 现代学术史 特殊经历 家庭教师 地位 批评 清代碑学
-
描述:胡小石在现代书法史上的地位,虽然远逊于他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但作为一代书法教育家李瑞清的一代传人,他在现代书法史上也自有其不可忽视和替代的地位。胡小石早年曾在李瑞清家任家庭教师,这段特殊经历使他得列李瑞清门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