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沈括在水利发展史上的贡献
作者:宋永森  来源:水利天地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括  我国古代  水利事业  北宋时期  自然科学  封建迷信  贡献  历法  王安石  杭州市 
描述:害,官府豪绅又乘机利用封建迷信搜刮民财,致使百姓无法生存。沈括到任后,亲自踏察沭水、了解民情民意。他发现沐水的河道淤塞不畅,大片田地废耕,饥荒、瘟疫横行,因此他决心修治沭水。先是开通了
法家、自然科学家沈括
作者:柯济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沈括  农田水利  梦溪笔谈  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  法家  疏浚工程  两浙  淤田 
描述:。熙宁三年终丧回京,积极参加了变法运动。第二年迁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成为制订新法的参谋。此后五、六年间,他不但是新法的参与设计者,还是积极的执行者,一直到管理全国财政的职务。变法失败后,御史蔡确曾攻击沈括说:“朝廷新政规画,巨细括莫不预,其于役法,讲之固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变法期间他直接主管的工作,重要的有: (一) 熙宁五年,负责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重点项目汴河疏浚工程的调查规划,有力地驳斥了旧党对水利法和淤田成就的攻击。五年后,沿汴淤田九千余顷,开封府界淤田八千七百余顷。他的测量成果,对后来清汴工程的设计和兴筑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 察访两浙农田水利。两浙豪族地主以“兴役扰民”为借口,宣布停修两浙水利。
我国古代的平抑物价政策及其演变
作者:单宝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抑物价  我国古代  桑弘羊  常平仓  平准法  市易法  王安石变法  发展和演变  粮食  平籴法 
描述:我国古代的平抑物价政策及其演变单宝我国古代的平抑物价政策是一种封建国家经营商业和控制商品流通的政策。这一政策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有借鉴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古代平抑物价政策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作简要叙述和粗浅分析。一平...
中国古代史学家的优良传统
作者:陈千钧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史学家  我国古代  孔子  王安石  春秋时代  明末清初  优良传统  司马迁  中国古代史学 
描述: 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优良的史学传统的国家。总结我国的史学遗产,继承和发扬古代史学家的优良传统,是关系到史学史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可是这项工作过去做得不多,我们今天应该把这项工作加强起来。我认为,探讨和
漫谈我国古代的地图
作者:徐审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图  我国古代  制图六体  《华夷图》  《禹迹图》  计里画方  朱思本  地图模型  石刻图  铸鼎象物 
描述:《管子·地图篇》即明确指出,作为军事指挥者“必先审知地图”;并详细总结了地图运用的一般规律。 1972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一幅是地形图,一幅是驻军图,一幅是城邑图。我们从墓的下葬时间断定,这是西汉初年绘制的,距今至少有2100多年。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其精密程度已接
古代咏史诗简说
作者:买鸿德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教训  咏史诗  王安石  简说  我国古代  古人  文王  司马光 
描述:,从臧否人物,评议兴废之中,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曲折地表达出来,言在此而意在彼,语不多而情无限。它以古
赎罪事实也应是量刑的根据
作者:杨学海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赎罪  犯罪事实  量刑  长期存在  犯罪分子  我国古代  罪犯  自首  完全正  指导原则 
描述:首与量刑的关系规定的更加具体:“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唐朝以后的其他朝代,都有相应的规定.我党在长期的革命
《周礼》中所见的奴隶
作者:陈连庆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战俘奴隶  郑注  成书年代  我国古代  汉书  盗贼  臣妾  《左传》  官府 
描述:前此论断的得失。
《通鉴》编修与史馆制度
作者:张新民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史馆制度  资治通鉴  范祖禹  刘知几  编修  我国古代  修史  王安石  中国史学史 
描述: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编年史钜制,自问世以来,为历代学人所称誉,推许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的编撰,主要是司马光个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前人论及此书,都视为私撰,忽略了史馆制度给司马光提供的便利。全毓黻先生著《中国史学史》,已约略看
诗词语言艺术例论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诗词  诗歌语言  杜甫  我国古代  近体诗  王安石  汉语词汇  语言风格  苏轼 
描述:何文字、语言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对仗、韵律的基础,也是词、句、篇章千变万化的由来,而我们先民早就总结出来的赋、比、兴等手法又大大提高诗歌的表现力量。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