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崤山古道琐证
-
作者:辛德勇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崤山 古道 西干道 我国古代 淮南子 形训 险厄 洛阳 长安 《太平寰宇记》
-
描述: 崤山古道是我国古代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邑的东西干道上最为崎岖的一段,其险厄素与函谷并称,而崤山之险实际上较函谷更甚。《淮南子·地形训》列当时天下九塞,函谷不预其间,但与崤山有关的却列有崤坂塞。崤山道为世所重,于此
-
我国的“四”
-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水利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三国演义》 元曲四大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 麦积山石窟 《牡丹亭》 《西厢记》 《长生殿》 应天府书院 白鹿洞书院
-
描述:我国的“四”君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中君,魏国信陵君。我国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我国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我国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我国明代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
-
梦幻世界话妆容
-
作者:暂无 来源:饭店现代化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幻世界 《牡丹亭》 前见解 艺术作品 《西游记》 传统观 我国古代 身体语言 知识内涵 派生出
-
描述:新奇艺术作品。
-
我国古代德智思想概观
-
作者:钱广荣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孟子 代表人物 尊德性 朱熹 老子注 陆象山 概观 良知良能 思想
-
描述:弼说得最明白:“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老子注》)(二)指“物性”,即物的“德性”,与“天道”相对应。古人有种看法,认为宇
-
中国古代人才学思想的范畴
-
作者:肖华忠 郭慧芳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人才学 人才标准 我国古代 政治家 人才思想 王安石 选拔人才 德才兼备 《纲鉴易知录》
-
描述:中国古代人才学思想的范畴肖华忠,郭慧芳一、关于人才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人才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在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前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我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说:...
-
人生如梦:戏曲与梦幻的勾连
-
作者:郑传寅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我国古代 明代戏曲 社会人生 戏曲创作 戏剧文学 牡丹亭 剧作家 功名利禄 人生观
-
描述:远都是善于写梦的大手笔。在戏曲批评史上,不少理论家以梦释戏,对戏曲创作的心理过程和戏曲迷离惝恍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理论概括。汤显祖在《复甘义麓》中说:戏曲创作的心理过程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代戏曲批评家谢肇浙在《五杂俎》中提出了“戏与梦
-
试论我国古代之赎刑
-
作者:郭淑华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赎刑 《吕刑》 《唐律》 我国古代 刑法志 过失杀伤 八议 沈家本 《秦律》
-
描述:所谓之
-
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关改革开放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
作者:李维枢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改革开放 王安石变法 社会制度 郑和下西洋 对外开放 改革政策 小学 进化史观 商鞅变法
-
描述:,他不仅从思想理论上以无可反驳的历史事实压倒了甘龙、杜挚等守旧派鸹噪,而且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以大刀阔斧,又无反顾的气慨在秦国坚持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经济上“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每户
-
古人七十有奇功
-
作者:黄培需 来源:老人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信陵君 孟尝君 学习 宋代 将军 我国古代 战国 孔子 新境界
-
描述:“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我国古代能活到70岁,就是高寿了。然而许多古人,在70岁的时候,还能建功立业,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春秋时晋平公问音乐家师旷说:“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怎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不高兴地说:“哪有为人臣的同他的君主开
-
谈谈古汉语中的“婉言曲达”法
-
作者:康甦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赵王 司马光 外交礼仪 左传 古汉语 王安石 高中语文 鲁肃 孙权
-
描述:。文中秦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这里说的“请奏瑟”不能理解为“请(您)弹瑟”,而应理解为“请(允许我)呈献瑟(给您)”。以上两种解释虽同样是秦王要赵王鼓瑟相乐的意思,但照前者理解则是直陈的命令语气,那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