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2(1)
2007(1)
200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1)
时代报告(学术版)(1)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略述《周礼》的成书时代与真伪
作者:杨天宇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书时代  真伪  未竣之作  关于《考工记》 
描述:未完成的著作。汉人补入《周礼》的《考工记》,亦成书于战国时代
《周礼》成书时代研究述略
作者:石丹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成书时代  真伪 
描述:周礼》学研究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周礼》成书时代、作者及其价值论略
作者:常佩雨  来源: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成书时代  作者  史料价值 
描述:《周礼》系统叙述了国家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分工,是研究中国上古文明的百科全书.关于其成书时代、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而以成书于战国众人之手说较为妥当.《周礼》保存了古代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语言文字、文学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周礼》成书时代与国别问题研究——基于《周礼》所见若干制度
作者:李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成书时代  国别  地域特征  战国时期 
描述:问题联系在一起,仅战国成书说就有齐国说、秦国说、三晋说等等区别。可以说,从未有过一部文献的时代及国别问题像《周礼》这样,歧见迭出,争论不已,且历久而不决。 《周礼》具有十分明显的理想蓝图的设计性质,这是《周礼》作者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化设计。虽然包括有作者的主观设计成分,但书中的各项制度与职官不可能都是凭空想象,作者或多或少参考了现实中的职官与制度。所以说,《周礼》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关于上古政治制度的资料汇编。鉴于《周礼》的性质,如要研究其成书时代问题,就需要从《周礼》的资料来源入手。而这些官制资料的来源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时代性”与“国别性”。本文的分析,即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 本文的主体内容共分为七部分: 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周礼》成书年代的纠葛,以及研究现状。之后对前人研究《周礼》的角度与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比较,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大宰’看《周礼》的成书时代问题”。《周礼》中的“大宰”与“冢宰”是同一职官的不同名称。《周礼》中的“天官冢宰”统率其他五官,地位最高,负责国家全面的政务。但在历史上,春秋晚期以后才出现与《周礼》所见“大宰”地位相类的统领政务的大宰。鉴于“大宰”(或称“冢宰”)在《周礼》职官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可以确定《周礼》成书时代的上限不会早于春秋晚期。 第三章,“‘秋官司寇’与《周礼》的时代”。通过对西周中期的季鼎、扬簋等金文资料的考释,认为这两篇铭文中的“司寇”皆非职官名称,而是动宾形式的动词短语。司法官吏“司寇”的设立时代甚晚,大致只能上推到西周末叶,且职位不高。春秋以后,司寇才成为重要的司法长官,接近于《周礼》所讲的刑罚由专人管理的情况,这说明《周礼》所反映的情况为东周的制度。从司法职官系统看,东周时期的楚、秦与中原不同,亦与《周礼》无关。而秦汉司寇的身份为刑徒,性质与《周礼》中的刑官司寇完全不同。《周礼》中司寇的身份与地位,反映了《周礼》作者采用资料的下限是战国晚期,而且没有采用战国时期的楚国及秦汉的职官资料。 第四章,“厩官制度与《周礼》的国别问题”。对春秋战国的“厩”及相关的职官问题进行讨论,以探究《周礼》所见马政职官及制度资料的来源。就目前所见材料而言,东周时期楚国、秦国马政官的命名原则基本上都与“厩名”有关,可称之为“以厩名官”现象。而这种现象仅见于楚、秦,不见于中原列国,也不见于《周礼》。鉴于此种史实,我们可以认为《周礼》所见马政职官资料的取材,从地域上说不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秦国,从时间上说亦不可能晚至秦汉。 第五章,“《周礼》所见‘都’的性质及来源”。是从地方组织体系的角度探讨《周礼》的时代与国别问题。在战国时期的齐、燕、三晋,以及秦汉时期,皆有“都”的建制,但各时期、各国别的“都”各有特点。而《周礼》所见之“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表明与齐国有关。 第六章,“《周礼》六官结构源流与形成研究”。从职官系统看,《周礼》六官没有表现出西周时期的“卿士寮”与“大史寮”两大职官系统,也没有反映战国时期的将相分职,它与春秋时期的官制体系更为相似。又从《周礼》六官名为“天地四时”看,它与战国文献中各类“因时设官”的职官设计方案有相通之处,只是各种典籍在具体设置上有一些差异。这类现象说明了《周礼》的结构设计与战国后期“因时设官”的思潮有关。 第七章,“结语”。总结各章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周礼》的成书时代及国别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