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与本色说
作者:许祥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中国古代戏曲  本色派  真色  戏曲语言  杜丽娘  戏曲创作  现实主义  牡丹亭  典型意义 
描述:色”对立
雕镂至极 渐近自然——《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论
作者:李晓刚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语言  杜丽娘  女主人公  思想感情  《西厢记》  汤显祖  蜘蛛丝  《文心雕龙》  雕镂 
描述:传统观点认为《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不如《西厢记》语言自然、爽朗,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语言的“雕琢”,正是《牡丹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语言的“雕琢”,体现了作者对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细致揣摩和挖掘,是感情的提炼和升华。
明代曲论中“本色”与“当行”相结合的理论
作者:王星琦 张宇声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戏曲创作  戏曲史  戏曲语言  王骥德  汤显祖  艺术构思  李渔  当行  舞台表演 
描述:元明之际,曲论家对“本色”与“当行”的理解不尽一致,万历以后的曲论中出现的新特点是“本色”与“当行”理论之互补、渗透和融汇,这标志着古典戏曲理论的日臻成熟。这种戏曲美学思想,为李渔(清)系统的戏曲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论梅鼎祚的早期戏曲创作──兼论明中叶“骈绮派”戏曲的价值
作者:朱万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昆仑奴  汤显祖  玉合记  梅鼎祚  戏曲家  明中叶  戏曲语言  "情"  中国古典戏曲 
描述:论梅鼎祚的早期戏曲创作──兼论明中叶“骈绮派”戏曲的价值
读《闲情偶寄》札记
作者:杜书瀛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闲情偶寄》  “机趣”  个性化语言  戏曲语言  李渔  语言个性化  汤显祖  “心”  性格特点  《吴宓自编年谱》 
描述:读《闲情偶寄》札记杜书瀛漫说“第一”“第二”寻常人们所称“第一”、“第二”云云,一般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价值的大小、高低,地位的轻重、显卑,譬如楚汉相争项羽最盛的时候,那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何等英雄!“盖世”者,犹如现在孩子们常说的“盖帽儿”,不...
我国最早全面论述戏曲修辞的著作——明王骥德的《曲律》
作者:宗廷虎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修辞理论  王骥德  曲律  戏曲语言  修辞手法  汤显祖  戏曲理论  小说修辞  修辞学  明代 
描述:关注。我国戏曲修辞理论萌芽于宋代,到了元代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真正粗具规模的还是明代。明代涌现了一批戏曲理论家,在他们的影响下,万历年间王骥德的《曲律》一书问世
王骥德与吴江派
作者:徐扶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吴江派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明代戏曲  戏曲家  冯梦龙  曲律  戏曲语言  中国戏曲 
描述:”。接着点出沈璟的传人,有吕天成、叶宪祖、王骐德、冯梦龙、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共八人,算是主要成员。我们知道,沈自晋是沈璟的族侄。那末,他把当时这些戏曲家,都列为吴江派的主要成员,是否出于亲属关系,夸大事实,以图替沈璟捧场呢?因无确证,不敢妄断。但他这样说,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在当时,还有一些戏曲家,如顾大典、史槃、汪廷讷、沈自徵、胡遵华
越中曲派浅谈
作者:佘德余  来源:戏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越中派  祁彪佳  王骥德  《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戏曲理论  《娇红记》  戏曲语言 
描述:越中曲派浅谈
古代曲论中的“本色”论
作者:赵山林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本色论”  戏曲语言  何良俊  《西厢》  语言风格  李开先  审美特色  雅俗之间  汤显祖 
描述:古代曲论中的“本色”论
从李贽到金圣叹(市民性的浪漫戏曲美学思潮)
作者:杜卫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戏曲语言  汤显祖  传统美学观  戏曲创作  美学精神  人性  戏曲艺术  戏曲批评  美学思想 
描述:本文以我国市民性浪漫戏曲美学思想意识的生成为主线,论证了从明代中叶及其以后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如李贽到金圣叹等人,如何适应着时代的需要,打破传统美学观念的束缚,“崇尚真性”,“肯定人欲”,逐步兴起和形成浪漫戏曲美学思潮,并使之发展和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