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论评剧戏曲电视剧《花为媒》
-
作者:吕茹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当代戏曲 发展道路 经典 演绎 牡丹亭 戏曲程式 戏曲观众 剧种 青年观
-
描述:2004年,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的文化精英共同推出了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青春版的方式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演绎,对当代戏曲的未来发展道路等很
-
“箱底红尘”:打造大时代中的“小众戏曲”
-
作者:刘恩平 来源:中华艺术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时代 戏曲创作 牡丹亭 小剧场 中国戏曲 越剧 中华艺术 戏曲观众 新生代 杜丽娘
-
描述: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戏曲是世界文化的一枝奇葩,谁也不能否认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目不暇接的伟大时代。但是三十年来中国GDP的持续上升、各地楼高的迅速刷新、大学扩招数量的不断加大
-
若是美的,新创意有何不可?
-
作者:张恩慧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创意 演出剧目 戏曲观众 昆曲 杜丽娘 跨界 尝试 艺术 柳梦梅
-
描述:2011年,史依弘贴出程派名剧《锁麟囊》,让许多戏曲观众吃惊非小。演出之后,无论业内反响、观众评价、票房收入都取得成功,又让很多原本不看好《锁》剧者跌破眼镜。这都证明首次"跨界"演出并非是史依弘"苦苦寻烦恼"。2012年,大胆的史依弘再次尝
-
没有了热闹,哪来的门道?
-
作者:黄艾艾 来源:长江文艺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中国戏曲文化 昆曲 中国戏曲艺术 戏剧家 爱情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 戏曲观众 王实甫
-
描述:懂得昆曲的“门道”,恐怕还是有点强人所难的。“他们不仅仅是在看戏,昆曲《牡丹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文化想念。”白先勇这样解读观众的热情。昆曲情缘的背后,深隐着的是白先勇们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的忧思、焦虑和期待。然而,悠扬的笛音毕竟已经响起。大幕拉开的时候,台下总算是坐满了观众。有了观众,我们对中华戏曲的
-
新编剧目呼唤经典唱段
-
作者:潘讯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节 剧目 传统经典 唱段 梅兰芳 中国戏曲艺术 新编 戏曲观众 牡丹亭 思考与启示
-
描述: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全国17个剧种、三十余台大戏轮番上演,争奇斗艳,盛况空前。在喧闹退歇、曲终人散之后,戏剧节也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与启示。纵观本届戏剧节参演剧目,不计话剧,就戏曲而论,有传统经典剧目如越剧《梁祝》、《柳毅传书》,高甲戏《连升三级》,昆曲《牡丹亭》等;
-
曲剧新苑的拓荒者--魏喜奎
-
作者:张慧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剧 新剧种 曲艺 沈凤喜 唱腔 手法 拓荒者 戏曲观众 戏曲舞台 节奏
-
描述:也可以说她的老师韩德福一起,在唐山大鼓与乐亭大鼓的基础上,吸收了辽宁大鼓的四分之二节拍以及奉调大鼓的大甩腔的手法,创造了一种新的奉调大鼓。这种新腔新调使魏喜奎赢得更高声誉。建国之初,魏喜奎已是曲艺名家,但她仍不安于轻车
-
江西戏曲改革刍议
-
作者:叶树发 来源:陶瓷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改革 戏曲发展 江西 弋阳腔 中国戏曲 中国文学史 蒋士铨 戏曲观众 民族文化 汤显祖
-
描述:本文通过江西戏曲的辉煌历史、江西戏曲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江西戏曲改革探微三个部分的分析,阐述了江西戏曲的真实面貌,评论了江西戏曲的千秋功绩,提出了江西戏曲改革的必由之路,尤其从音乐唱腔、舞蹈语汇、舞台美术等戏曲艺术内部规律论述江西戏曲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