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6)
报纸(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9)
地方文献 (30)
按年份分组
2014(3)
2013(4)
2012(3)
2011(4)
2010(3)
2007(3)
1998(5)
1997(2)
1995(2)
1994(4)
按来源分组
艺术百家(6)
中华戏曲(3)
北京纪事(1)
东方艺术(1)
上海采风月刊(1)
戏剧之家(上半月)(1)
中国文化报(1)
科技智囊(1)
昆明学院学报(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折子戏简论
作者:徐扶明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长生殿》  戏曲演出  《劝善金科》  短剧  观众  《缀白裘》  《金瓶梅》  《牡丹亭》  戏曲艺术 
描述:在于,观众层次
中国戏曲学院钮骠、沈世华教授收杨学锋、顾琰为弟子
作者:华贸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大观园酒店  学院  教授  戏曲教育  京韵大鼓  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  表演艺术  牡丹亭 
描述:本刊讯最近,中国戏曲学院钮骠教授收杨学锋、沈世华教授收顾琰为弟子,于6月12日在北京大观园酒店举行了拜师仪式,戏曲界专家、学者马少波、吴小如、刘曾复、朱家、刘乃崇、余从、吴江、于文青;京剧界李紫贵、王金璐、王吟秋、杜近芳、李慧芳、谭元寿、梅葆玖、梅...
钮骠、沈世华教授又收新徒
作者:华贸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教授  京韵大鼓  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  牡丹亭  戏曲史  戏曲界  昆曲  吟秋 
描述:钮骠、沈世华教授又收新徒
戏曲艺术家丢掉了什么
作者:马进强  来源:剧本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界  艺术管理  作家艺术家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危机  人民群众  人的问题  人民性  《牡丹亭》 
描述:戏曲艺术家丢掉了什么马进强戏曲的危机是一直困扰戏剧界的问题,振兴戏曲也是大家多年来努力从事的工作,但振而不兴毕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原因是复杂的!马进强同志的文章从一个角度坦言个人观点,不无道理。集思广议才能开扩思路,我们同样热诚欢迎更多的朋友对振兴戏...
动态·信息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庚  昆山腔  大学改革  戏曲艺术  昆剧之衰  戏曲现代化  《牡丹亭》  话剧  学术传统  戏剧理论 
描述:纪念张庚 研究张庚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于2003年9月27日逝世。基于他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北京组织了“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文艺研究》2004年第2期辟专栏推出一组“张庚戏剧理论研究专题”文章。
也谈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
作者:李祥林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戏曲艺术  题材选择  剧作家  新千年  民间故事  权力话语  牡丹亭  文化土壤  戏曲现代戏 
描述:也谈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
绚丽多彩的京剧艺术流派
作者:谭建  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艺术流派  中国  戏曲艺术  传奇作品  繁荣发展  地方剧种  《西厢记》  《窦娥冤》  《牡丹亭》 
描述:绚丽多彩的京剧艺术流派
传奇“吊场”的演变与昆剧折子戏(上)
作者:陆萼庭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折子戏  杜丽娘  单演  脚色  永乐大典  戏曲艺术  宦门  演员  手法  牡丹亭 
描述: 昆剧《牡丹亭·学堂》可以单演,也常与《游园惊梦》连演。要是连演的话,《学堂》结束后,须先上丑扮的花郎,交代“昨日春香姐着我拂拭亭台,扫条花径”。由于小姐马上要来游园,“不免回避则个”,念下场诗下。接着杜丽娘和春香才先后出场。这种连演衔接形
青春版《牡丹亭》人文素质教育意义的分析
作者:赵杨  来源:河南农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白先勇  白先勇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人文传统  人文传统  青年学子  青年学子  文化复兴  文化复兴  文化撞击  文化撞击 
描述:4年,在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先生的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打造了昆剧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燃亮典雅:青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黄丽珠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昆曲  昆曲  剧本  剧本  曲牌  曲牌  唱腔  唱腔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继承  继承  创新  创新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描述:针对目前传统昆曲音乐低迷的现状,青春版的《牡丹亭》,可以说给处于困境中的昆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等诸方面因素分析,论述它在传统昆曲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继承和创新,最后对昆曲音乐的未来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