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戏剧结构比较
-
作者:梁军童 来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戏剧结构
-
描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作为东西方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在戏剧创作上,分别突破了当时传统的创作手法,“三一律”和李渔的减头绪立主脑的束缚,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双线索或多线索形式,主副线相辅相成,既增强了戏剧的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又展现出丰富的社会层面。
-
解读汤显祖戏剧《紫钗记》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特征
-
作者:王晓辉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紫钗记》 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 针线细密 针线细密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情的化身 情的化身
-
描述:汤显祖《紫钗记》作为四梦之首备受关注,但论者对此剧褒贬不一。文章就此剧的结构和剧中的霍小玉、李益的形象加以分析,认为《紫钗记》的结构针线细密,人物塑造充分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因而是一部成功的剧作。
-
笛声占尽一年春——昆剧恢复全本风潮的省思
-
作者:王安祈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长生殿》 《牡丹亭》 叙事文学 抒情 戏剧结构 美感
-
描述:以青春气息的古典诗意为创作主体。速两出耗资千万聚合无数菁英打造的昆剧经典,点燃了台湾表演艺术界的火花,引爆了社会各界的观赏热潮,一时之间欣赏昆剧演出俨然成为“时尚文化”的表征:且让我们追随着王安祈教授与张淑香教授的这两篇大作,以及陈鹏昌先生所拍摄的精美剧照,一起来顾盼命湾的昆剧大梦。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昆曲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昆曲 人类 京剧演员 戏剧结构 《牡丹亭》 《长生殿》 17世纪
-
描述:》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
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粮仓 演出形式 文物遗址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戏剧结构
-
描述: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在600年古仓文物遗址中.复归昆曲表演的肇始状态.呈现昆曲“家班”演出形式。在120分钟和500平米的简洁时空里.构筑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极致景观,以简约而紧凑的戏剧结构再现6个世纪前婉转雅致的古典美,重现柳杜爱情传奇跨越时空的动人力量。[第一段]
-
《牡丹亭》时空结构析论
-
作者:姜姈妹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牡丹亭 汤显祖 时空结构 虚与实 戏剧结构 空间结构 戏曲研究 析论
-
描述:一空间结构——虚实之配合我们主要从虚与实两个方面观察《牡丹亭》的空间结构。这里的虚指的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梦、梦中梦、鬼魂、冥界里的18层地狱等虚幻事物。为弄清这个虚、实公式,我们先从《牡丹亭》的两个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人手探讨一下。因为柳梦梅是现实中的人物,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