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06(1)
2005(1)
2004(1)
1989(1)
1988(1)
1985(1)
1983(1)
1980(1)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2)
剧影月报(1)
初中生(1)
中州学刊(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读书杂志(1)
出版参考(1)
艺术百家(1)
清代艺人对《牡丹亭》的改编
作者:刘淑丽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改编  改编  戏剧性  戏剧性 
描述:改编《牡丹亭》这样的名著,必然要考虑到不同观众的接受能力及接受心理,而改编者不同的审美情趣也使其对《牡丹亭》的改编体现出接受上的差异性。清代就有很多艺人从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出发,着手改编《牡丹亭》,使其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走近王安石
作者:李亚平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史》  耐人寻味  支持者  参与者  继承人  戏剧性 
描述:今天,翻开官方修订的正史《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这一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这本身就是特别富有戏剧性
从其他谈到川剧《情探》的编剧技巧
作者:沙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魁  川剧  戏剧性  剧作家  节奏  现实主义  演员  汤显祖  文学语言  舞台性 
描述:川剧《情探》是四川赵熙在民国初年创作的。剧本的故事虽然仍取材于南曲的《焚香记》,但《情探》一折的写法完全是新的创作。从技巧上,无论在人物的刻画,矛盾的处理,剧本的结构,情节与戏的结合等等方面都超过了元明清的剧作家,尤其在文学语言上既是古典词曲体,但又不象南曲那样咬文嚼字,而是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由诗学戏
作者:龚维英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形式  汤显祖  戏剧家  五彩缤纷  戏剧性  艺术形象  莎士比亚  大视野  叙事诗  关汉卿 
描述:戏剧家应当有广泛的爱好,扩大视野,这对创造艺术形象是有益的。在五彩缤纷的文艺园地中,诗与戏剧的关系格外密切。莎士比亚就写得一手好诗;关汉卿、王实甫的散曲,汤显祖、孔尚任和洪昇的诗词无不驰名诗坛。诗,特别是叙事诗,很多可以演绎成戏剧。所以,英国名作家司蒂文生说:“戏剧是行为的诗”。
说“绿”
作者:甘歌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人  钱钟书  色彩  戏剧性  注释  陆游  唐诗  用法  春风 
描述: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也选了王安石这首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并且还环绕着"绿"字,提出了一连串饶有兴趣的问题:"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
谈戏剧的抒情性
作者:唐育寿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抒情性  戏剧家  戏剧性  戏剧创作  观众  剧作家  曹禺  汤显祖  作品  窦娥冤 
描述:创作,所以能强烈地扣
关于王安石评价的几个问题
作者:史苏苑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诸葛亮  戏剧性  管仲  春秋战国时代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商鞅  阶层  地主阶级 
描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
作者:杨敏  来源:初中生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深度  湖北松滋  天气  果实  景物  戏剧性  中学  收获  手法  黄松 
描述: 依从自然的召唤,秋如约而至。没有粉饰,也没有渲染,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原来树已经变黄,原来天气已经变凉。
单雯表演《牡丹亭》赏鉴
作者:朱列娜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独角戏  独角戏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  表演效果  表演效果  兰苑  兰苑  戏剧性  戏剧性  传统方式  传统方式  期待  期待 
描述:某种角度来说,很难用评论戏剧的传统方式去评判。昆曲之美不是直观刺激并富有戏剧性的,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