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1)
报纸
(1)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7)
历史名人
(6)
按年份分组
2011
(1)
2010
(2)
2006
(2)
2005
(1)
2003
(1)
2001
(1)
2000
(1)
1996
(1)
1993
(1)
1986
(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
(2)
文学前沿
(1)
戏剧杂志
(1)
剧艺百家
(1)
中国文化报
(1)
辅大中研所学刊
(1)
文史知识
(1)
戏曲艺术
(1)
其它
(1)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情节结构
折子戏
剧目资源
戏曲
戏曲史
戏剧史
关汉卿
中国古典戏曲
古籍出版
吴炳
首页
>
根据【关键词:情节结构】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朵奇葩:谈《西厢记》与《牡丹亭》的结构
作者:
董玉琦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制
体制
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
描述: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情节结构问题:一、从戏剧体制上:着重谈了《西厢记》对元杂剧的两个突破。二、从情节结构上:比较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特点。
《牡丹亭》改本研究
作者:
赵天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选本
折子戏
情节结构
描述:
《牡丹亭》改本研究
《牡丹亭》情节结构论析
作者:
刘淑丽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
真幻相生
真幻相生
双线交织
双线交织
描述:
部剧作结构严谨、宏大。
关汉卿应是人文奥运的嘉宾
作者:
李汉秋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情节结构
剧目资源
关汉卿
人文奥运
描述:
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大力实施人文奥运。2008年正是北京伟大戏剧家关汉卿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50年、从事戏剧创作750年的时候。他的戏剧活动和辉煌成就,是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展示以他为突出代表的中国戏曲文化和元大都文化,是人文奥运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因此应当及
论明传奇「画中人」的情节结构:以《牡丹亭》、《梦花酣》、《
作者:
陈家莹
来源:
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
牡丹亭
梦花酣
画中人
情节结构
描述:
画中人」本事,并以画像的绘制、收存及重现为主轴,分析三部传奇之情节结构。
《牡丹亭》石道姑形象刍议
作者:
沈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石道姑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人物形象
目光如豆
明清戏曲
情节结构
徐朔方
作用和意义
描述:
学界对《牡丹 亭》中石道姑的研 究很少,徐朔方先 生在校注本《牡丹 亭·前言》中有一 断语:“如果说汤显 祖的讽刺才能在陈 最良身上得到最好 的表现,那末,当他描写石道姑 时,幽默就降低为刻薄。”徐先生 注意到汤显祖对石道姑生理残疾 的讥笑,却并未言及石道姑这一 形象在全剧中的作用和意义。$$ 《牡
从结构角度研究古代戏曲史的力作:评许建中的《明清传奇结构研
作者:
季国平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传奇
结构研究
古代戏曲
许建中
结构角
戏曲史
《牡丹亭》
情节结构
情感色彩
戏曲作品
描述:
从结构角度研究古代戏曲史的力作:评许建中的《明清传奇结构研
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 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会
作者:
张富光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神游
十六世纪
内心世界
情节结构
戏剧史
杜丽娘
人类
心灵
颂歌
描述:
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 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会
李渔戏曲集前言
作者:
徐朔方
来源:
剧艺百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曲史
评论家
宗师
戏曲理论
《闲情偶寄》
情节结构
关汉卿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描述:
李渔(1611-1680)是中国戏曲史上有争议的一位名家。有时他会被人尊奉为一代宗师,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评论家笔下,他又可能被淡漠地以寥寥几笔而带过,或被存而勿论以示谨慎。
古典编剧美学的精辟概括:《啸台偶著词例》浅析
作者:
秦学人
来源:
戏剧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琵琶记》
“作者”
汤显祖
《西厢记》
情节结构
美学原则
宫调
“福”
李渔
描述:
古典编剧美学的精辟概括──《啸台偶著词例》浅析秦学人我国古典戏曲理论、戏曲批评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较全面的论著,如王骥德的《曲律》、李渔的《闲情偶寄》等;有在某方面论述精深的专论,如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徐大椿的《乐府传声》等。还有散见于剧作前...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