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中的身体叙事
作者:管允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身体  身体  灵魂  灵魂  肉体  肉体  情爱  情爱  情至  情至 
描述:作品更加饱满、美好。
戏曲《牡丹亭》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作者:廖抱一  来源:运动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虚实相生  情至  圆梦  尚空 
描述:层次。而此四大层次,又源於中国哲学美学发展脉络中,所具有的儒家「情」与「性」、道家「虚实相生」、佛家「尚空」等思惟观点。
《牡丹亭》与《长生殿》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情至  情至  玉茗堂派  玉茗堂派  情缘  情缘  虚幻  虚幻 
描述:的翘楚;其剧作中“情缘总归虚幻”的虚无思想也来自于汤氏。他写李、杨月宫重圆的虚幻,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论《牡丹亭》对《长生殿》的影响
作者:邹自振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情至  情至  玉茗堂派  玉茗堂派  情缘  情缘  虚幻  虚幻 
描述: ,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牡丹亭》爱情观的矛盾和局限
作者:张兵 杨绪容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情至  情至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矛盾  矛盾  差异  差异  局限性  局限性 
描述:牡丹亭》的爱情观存在着现实之情与理想之情的矛盾 ,以及情与理的调和折衷、功名对爱情的冲击等方面的局限性。
有情则生,无情则死:从《牡丹亭》的改编试论“情至观”对唐涤
作者:区文凤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改编  情至  爱情  人性  明代  泰州学派 
描述:唐涤生改编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为粤剧《牡丹亭惊梦》,是他一生创作的里程碑;因为自《牡丹亭惊梦》之后,他大部分的剧作都是以改编古典戏曲为主。而先前他为芳艳芬的新艳阳剧团编撰的《六月雪》(改编自明代叶宪祖、袁于令的《金锁记》),和为白雪
论《牡丹亭》的时代精神与历史定位
作者:吴根友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古典爱情  历史定位  时代精神  爱情观  汤显祖  情至  杜丽娘  阿宝  私情 
描述:中有关《牡丹亭》的影响的现象来看,《牡丹亭》流传的历史过程已经客观地给出了它历史的地位。
谈《情史类略》中的“情”论
作者:孙俊志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程朱理学  汤显祖  美学思想  情至  情真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基本核  情感表现 
描述:“言情”是冯梦龙美学思想的基本核心。在其众多的著述中,对于“情”有很多论述,《情史类略》即是比较集中全面地反映冯氏关于“情”的认识的一部专著。《情史类略》一名《情史》或《情天宝鉴》,系冯梦龙采摘古今笔记小说及其他著作中关于男女之情的趣事编辑而成。全书共八百七十余篇,分“情贞”,“情缘”等二
评吴炳的《情邮说》
作者:于成鲲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吴炳  临川派  情至  戏剧理论  文学作品  艺术主张  研究分析  文学史  牡丹亭 
描述:没有他的地位。我认为对吴炳的作品要从他的创作指导思想上去研究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遗憾的是吴炳的戏剧理论留下来的极少,除《情邮说》以外,其他材料尚未发现。《情邮说》是吴炳留给我们的唯一的理论遗产。透过《情邮说》,我们可以了解吴炳的艺术主张,发现“情邮说”与汤显祖“情至”观念的继承关系,找到衡量吴作思想意义的标尺。
何谓“闹热《牡丹亭》”:与黄天骥、徐燕琳先生商榷
作者:王永健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牡丹亭  兴亡之感  汤显祖  小说戏剧研究  关目  昆腔传奇  中国古代  情至  商榷 
描述:洪异《长生殿·例言》谓: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予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逾越。盖姑苏徐灵昭氏为今之周郎,尝论撰《九宫新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