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紫钗记》的思想价值及其意义
-
作者:尧振光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紫钗记 思想价值 思想价值 意义 意义
-
描述:《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情节多取自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章试通过对比《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改造,对从中反映出的作者之思想倾向与创作意义作一些粗略的窥测。
-
吴炳与《粲花斋五种曲》研究
-
作者:陈淑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粲花斋五种曲》 思想价值 创作特色
-
描述:全面地介绍吴炳的生平、创作及其“情学”思想。生在明朝末年的吴炳命运多舛,一生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以二十四岁为分界线。二十四岁之前是求学成家之时(1595-1619),二十五岁至五十四岁是艰难为官阶段(1620-1648)。关于他晚年的死节问题,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投降说,一种是忠节说。根据各种材料记载,大部分人认为吴炳是个忠君爱国的有志之士。另外,吴炳提出了“情邮说”,在艺术上主张继承汤显祖的“至情论”,以汤显祖为师。同时他还赞同沈璟在韵律方面的主张,他的戏要求通俗协律。在集两家之长的基础上,吴炳的剧作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第二章介绍文本《粲花斋五种曲》的“情学”思想价值,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入手,分别分析了其中才情兼备的才女形象和情真如痴的男性形象,这是吴炳“情邮”理论主张的具体表现。敢于追求爱情的才女——车静芳、沈婉娥,“怀才不遇”的女词人——乔小青,藐视权贵的侠气丫环——贾紫萧,这些女子在吴炳的笔下都活了起来,她们身上突出了“才”和“情”的特点,体现了明代末期要求个性解放与婚姻自主的时代特征,但是又各具特色。女性是这样,男性亦如是。情真如痴的男性形象身上倾注着吴炳无限的“情”,同样是情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却完全不同,一个是“痴”,一个是“狂”,但无一不是吴炳诉说真情的载体。这五部剧作通过男女形象都渗透了吴炳对真情的热情讴歌和赞扬,“真情”是构成其情学思想的基本内核,也是其思想精华所在。第三章重点论述《粲花斋五种曲》的创作艺术特色,吴炳别出心裁的构思艺术让人印象深刻。细密谨严的文思,精致巧妙的结构,推陈出新的场面,都让人感受到吴炳创作时的别出心裁。雅俗共赏的曲辞,惟妙惟肖的情态,幽默诙谐的宾白,这些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让吴炳的作品更有魅力。而独具匠心的喜剧艺术更能体现吴炳高超的创作艺术。
-
汤显祖“二梦”研究
-
作者:付红霞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二梦” 艺术价值 思想价值
-
描述:祖不写其他作品,一部《牡丹亭》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不然。“二梦”并非《牡丹亭》的次篇,而是《牡丹亭》的继续和发展。从语言结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艺术成就等各方面来评价,“二梦”均可称得上是两部成功的传奇作品。本文将“二梦”放置在万历朝大的社会背景中,结合汤显祖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二梦”的生成、传播,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期获得对这两部作品更为深刻的认识。 论文主体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主要对汤显祖“二梦”创作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作一概述,主要论述万历年间传奇创作的兴盛,并简要分析其繁荣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二梦”正是万历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新思想异军突起下的产物。 第二章主要结合汤显祖的人生阅历来考察“二梦”,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坎坷仕途与“二梦”的情节;师友交游与“二梦”的价值取向;出世入世与“二梦”的思想倾向。总体来看,汤显祖在创作“二梦”的过程中,融入了众多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的人生体验。 第三章主要分为两方面来论述:一是将“二梦”与魏晋、唐、元、明各时期相同题材的小说、戏曲进行对比分析,以“二梦”对前人作品的因袭与创新为切入点,来探讨“二梦”的艺术成就。二是将“二梦”与汤显祖个人前期作品进行比较,对文本进行较为细致、深入地解析,从而体现出“二梦”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法,以及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主要讨论“二梦”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以及推动其传播的多方因素,包括晚明刊刻业的发展、众多文人的评点、臧改本与冯改本的出现,以及“二梦”的舞台演出,尤其是昆曲演出。旨在通过传播的视角,更加充分地领略“二梦”的艺术魅力。
-
旴江医家黄宫绣学术形成及其思想价值探讨
-
作者:邹来勇 陈建章 喻国华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旴江医家 黄宫绣 学术形成 思想价值
-
描述:却无本质差异,奠定了现代临床中药学以功效分类的基础并开创编写体例,功不可没。结论今天进一步整理和研究黄宫绣的脉理学说,对于发展旴江医学及充实租国医学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所述药理,尤多精义,切合实际,不尚空谈,是一部医药学紧密结合、内容精简扼要、临床实用价值较高的本草专著,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
重新评估唐人小说《冯燕传》的思想价值:兼议司空图、曾布对《
-
作者:周承铭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燕传》 道德与法律评判体系 历史信息 思想价值
-
描述:;三是为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立传,开辟了后世中国小说人物平民化的先声。
-
从红楼梦反看牡丹亭
-
作者:张博思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牡丹亭 牡丹亭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葬花吟》 《葬花吟》 思想价值 思想价值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 悲剧命运 悲剧命运
-
描述:诗人的才华不屈于自身的悲剧命运,把自己与生俱来的伤感气质与病弱之躯结合在一起,凭借诗歌的渲染而深人人心,成为伤感主义与悲剧精神的化身并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她的《葬花吟》里清楚地表明着自己的心迹不愿踏足人混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
-
论《紫钗记》的思想价值及其意义
-
作者:李秋新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思想价值 《牡丹亭》 “临川四梦” 《霍小玉传》 艺术成就 戏剧创作 艺术价值
-
描述:论《紫钗记》的思想价值及其意义●李秋新《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创作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几百年来,对于它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人们曾做过一些论述和探讨,但同对作者的代表作《牡丹亭》的研究相比较,则显得太不够、太肤浅了。这固然是由于《牡丹亭...
-
燕归梁
-
作者:黄建荣 黄振林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笙簧 晏殊 意动 乐器 思想价值 簧管 钟鸣鼎食 乐工 词语 特写
-
描述: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筵长。 ①虹梁:华美的房梁, ③笙簧:泛指簧管一类的乐器。 此词为一般的祝寿之作,思想价值不大。与晏殊其它同类词相比,艺术上则有自己
-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意蕴
-
作者:朱兰梅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牡丹亭》 审美价值 思想价值 艺术效果 中学生 汤显祖 诗人
-
描述: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毛泽东诗词,这些诗词无疑蕴涵了丰富而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从一个小的角度——词中所运用的数字上也能反映出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