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心即理到心外无理:浅谈王守仁对陆九渊心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郑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心即理  心外无理  陆王心学 
描述:其学说所造成的“天人相分”的境地。王守仁在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前人对于心学的发展成果以及佛道两家的思想,对陆九渊既有的心学思想加以完善和提升,提出了“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极具自身特色的心学理论,注重个体的存在性及自身价值,注重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从而将心学思想融会贯通集其大成,成为宋明之际天人合一的典型范式。本文试图通过对陆王心学的纵向比较,找到陆王心学的发展脉络,为心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借鉴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和比较研究法。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对陆王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历史地位、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立意宗旨研究方法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第二部分,主要对陆王心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一个梳理,首先阐明心学是在历史前提前提下产生和发展的;然后针对心学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陆九渊和王守仁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陆九渊和王守仁二人的心学体系进行了简要梳理,大致说明了二人心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和发展脉络。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王守仁对陆九渊心学思想的继承,以及王守仁在继承陆九渊心学思想的过程中是如何批判吸收的。 第四部分,针对王守仁对陆九渊心学思想的超越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逐一阐述,首先是本体论上的超越,其次方法论上的超越,最后是心学境界上的超越。
心学视野下的人道之省思:陆九渊思想研究
作者:张路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心  心即理  易简工夫  实学 
描述:本文从心性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三个方面对陆九渊的人道思想展开论述.首先,文章对陆九渊所建构的心本论作了简要的阐述.依循儒家通体洋溢着人文精神的总体天人宇宙视野,宋儒力图为人之所以为人寻求形上根据,而陆氏心学的建构是对朱子理学的回应,因此,文章从探讨陆?
陆九渊“心即理”的一种读解
作者:刘英波 李雪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读解 
描述:色,也有其缺憾之处。
论陆九渊“心即理”的真实意蕴
作者:谭清宣  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心理合一 
描述:“心即理”是理解陆九渊心学的最重要的哲学命题,陆九渊在宇宙本体和社会伦理的意义上,提出了“心即理”这一命题。“心即理”的真实意蕴在于心理合一,而且与朱熹“心与理一”论相比较,这种“心理合一”具有直接、简易、人人可为的特点。
陆九渊的道德修养论
作者:刘伟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道德修养  易简工夫 
描述: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主张"心即理",即一切真理和伦理道德都是人所固有的。由于"物欲"、"意见"蒙蔽了人的"本心",所以陆九渊提出通过"易简工夫"来克服人的"私欲"、"意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陆九渊关于道德修养问题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试论陆九渊的儒释道三教会通思想
作者:鲍希福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教合一  道外无事  心即理  发明本心 
描述:"与承续孟子道统的立场上,主张三教会通,吸收佛道的思想,以"道外无事"的本体论、"心即理"的心性观及"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为纲要建立了融通儒释道三教的心学体系,成为儒家主张三教可以合一的第一人.
陆九渊的心学浅谈
作者:冯婕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即理     
描述: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对我们后人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他主要提倡的是孟子的"四端说",并以此发展成为了"心即理"的思想。认为"心"是万物的基础并且主载着万物的发展。断言说,心是唯一实在。
浅谈陆九渊的心即理
作者:张亭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描述: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提出的“心即理”的命题在我国的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心是指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心,即孟子所说的良心、良知;理是指万物存在的秩序。而心即理就是要每个人遵循本心,不违背本心,这样世界万物才能够和谐发展。
陆九渊人生哲学研究
作者:王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人生哲学  心即理  发明本心  大人 
描述:对于当下无数在人生道路上充满困惑的现代人来说,是一剂久违的良药,一盏希望的明灯。陆九渊的人生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其人生哲学总的特征是“大做一个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和逻辑分析法、纵向考察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来考察陆九渊的人生哲学。首先,搜集占有相关材料,并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梳理出陆九渊人生哲学产生的思想基础。笔者认为,陆九渊对“人”的认识是其人生哲学建立的基础和理论出发点,其内容主要包括“心即理”的本体论和“以心论性”的性善论;其次,运用历史总结法,总结出陆九渊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价值理想,义利观、道德修养工夫和死亡观四个方面。陆九渊的人生价值理想是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核,义利观和道德修养工夫论是其人生哲学的外在形式,死亡观是其人生哲学的必然结果。最后,将陆九渊的人生哲学置于历史前后相继的链条中来认识,探讨其现代意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倡导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些社会需要都呼唤着人生哲学的重建,而传统哲学无疑是重建人生哲学的智慧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陆九渊的人生哲学进行全面地剖析、反思和扬弃,使其在完善个体人格、优化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其成为现代人生哲学有益的思想源泉,正是本论文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论陆九渊的心学辩证法思想
作者:饶国宾 徐慧玲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辩证法  心即理  知先行后  一分为二 
描述:由于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心学世界观的不彻底性 ,所以其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突出体现在他对本体论上心、物关系的论述 ,认识论上知先行后的论证、心学体系的构建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