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
按年份分组
2012(2)
2011(1)
2010(1)
2008(1)
2007(1)
2005(1)
2004(1)
1992(1)
1988(1)
按来源分组
陕西档案(1)
宋代文化研究(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
中国社会科学(1)
中国科技博览(1)
美文(上半月)(1)
哲学研究(1)
文史天地(1)
经济经纬(1)
两宋孟学研究
作者:周淑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子  孟学  王安石  张载  朱熹 
描述:考察两宋时期的孟学的演进过程,剖析两宋学人对孟子思想的诠释,研究两宋孟学对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力求对中国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研究以及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在两宋时期孟子的升格运动中,有四种力量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这就是柳开、宋初三先生为代表等宋初学人、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家、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宋代帝王。宋初学人紧承韩愈进一步肯定了孟子道统传人的地位,理学家则确立了孟子为宋以前孔子道统唯一传人的地位,将《孟子》一书合为四书,使《孟子》成为初学教育的必读书;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派则将《孟子》升为兼经,悬为科举功令,确立了《孟子》在学官中的地位,使《孟子》成为士人弋取功名之路,从而在士人知识分子中迅速普及。宋室皇帝对孟子的推崇,使孟子升格运动获得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撑。所以,两宋孟子的升格运动实际上是朝野上下合力共举的结果。 孟子地位之所以在宋代得以提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思想是两宋时代急需的思想资源。孟子的心性论、道统原型、辟异端,为两宋儒家学者振兴儒学、排击佛老提供了思想理论的支持。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疑《书》观,予以宋人破出迷信经典文本、笃信经典权威陋习的勇气和力量;孟子“以意逆志”的解《诗》观,对宋人急于摆脱丛脞繁冗的章句训诂的桎梏而以“心”解经方法的形成有着非凡的启示作用;孟子王道论中的井田说则为两宋政治家抑制兼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孟子“以小事大”的弱国外交原则为两宋力主以金钱换和平的君臣以难以言喻的心理支撑。此外,先于两宋孟学而兴起的《中庸》学对于孟子的升格以及孟学的发展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疑孟思潮是两宋孟学发展中的不和谐音,其中李觏、司马光、叶适三人是这股疑孟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非孟的理由基本相同,即孟子背离孔子君臣之道、背叛六经,孟子不能续道统;孟子心性说无验,孟子仁政说迂阔,孟子辟异端失于苛责;但是非孟的的方式和动机则各不相同,李觏非孟是出于自由的学术批评,司马光非孟则主要是针对王安石变法而发,在学术之争中羼杂进政治意气;叶适批孟则是借批孟进而批朱陆,否定理学家的道统说,认为唯有自己儒家道统的合格承传者。 两宋学人在对孟子思想的诠释中,坚持、继承、发展孟子的人性论、养气说、井田论、民本思想、心官贱耳目的认识论。他们大多都从本体论的高度俯瞰人性,突破了孟子仅从人自身论人性的狭隘视域,理学家将“气”加入人性论思想体系,吸收佛家的净染说及其思辨方法,为“恶”找到了落脚点,弥补了孟子人性说的缺陷;理学家还将“气”范畴融进孟子的“养气”论,认为“养气”的过程就是变化气质之性的过程;视民心为天理之公,对孟子民本思想进行了理学化的解释和发挥;弱化了孟子民本思想以及君臣之道中的激进观念;异化了孟子的“寡欲”论,将其中发为“禁欲”以至“无欲”;孟子张扬个性的“浩然之气”的理想人格被演绎为无欲、无我、
道德的追求 科学的桎梏——略论理学家的认识论导向
作者:张艳红  来源:经济经纬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认识论  陆九渊  朱熹  道德修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理学家  张载  客观世界  伦理道德思想  哲学思想 
描述:力、破坏力是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注意到的。本文从与科技发展关系密切的认识论方面来剖析理学对科技发展的的危害,以理学大家张载、朱熹和陆九渊(并及王守仁)的认识论为研究对象。
书生从戎 君子豹变
作者:伍立杨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地记者  讲演  先生  取材  哲学  内容  陆九渊  张载  君子  曹聚仁 
描述:”而“东铭”的内容,曹先生恰恰不大记得了,乃硬着头皮,凭印象谈张载的哲学路线,捏着一把汗。后来找到《近思录》重看《东铭》,觉所谈并不太出格,才略略放心。(事见《书似青山常乱叠》)。曹先生差点被军人考
张载礼学论纲
作者:林乐昌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学  张载  《乐器》  《正蒙》  发展史  司马光  王安石  祭礼 
描述:》、《祭祀》、《丧纪》等篇。史称,张载之学“尊礼贵德”(脱脱等,第12724页),“以礼立教”(《二程集》,第1195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体系。从整体看,张载的礼学是由两套系统构成的:一套
张载生前,以及张载身后
作者:灏峰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载  关学  横渠  太虚即气  关中学派  王安石变法  书院  陕西  中国古代  影响深远 
描述: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关学"创始人。字子原,陕西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嘉佑先生,历授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是中国古代以气为本原
北宋时期历史观
作者:王立 张艳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司马光  王安石  周敦颐  邵雍  "二程"  张载  李觏 
描述: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在各个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史学方面,出现了很多史学大家,著述颇丰,无论是从体裁还是篇幅,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北宋史学作为宋代史学的起点,其作品极为丰富,也极具代表性.
宋学通论
作者:陈植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义理之学  道学  宋学  理学  心性义理  程朱学派  王安石  传统儒学  张载  朱熹 
描述:朱学派之特指,并用以泛称两宋学术之全部,这是以偏概金。理学,本为佛学义理之学与性理之学的简称。宋人在继承儒家传统文化的形式下,融合佛学,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体系,用理学自称本朝、本派之学。
王安石、张载成性论的异同
作者:毕明良 周勤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实践  张载  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道德修养  工夫论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人性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描述:的"性有善有恶",但张载也认为"性未成则善恶混"。张载十分重视礼的践履在成性过程中的作用,其"知礼成
试论宋人关于孔子“作”、“修”《春秋》的争论
作者:张尚英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王安石  宋人  疑古  孟子  张载  批判  封孔  史官 
描述:"孔子与《春秋》的关系"是《春秋》学史上的重大公案,学者们根据自己的学术主张与所处时代的政治、学术、文化等需要,各抒己见,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
横渠书院的前世今生
作者:田晓光  来源:陕西档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载  横渠  书院  眉县  关学  重庆涪陵  父亲  创始人  故里  王安石变法 
描述:。因此,全家便定居在眉县横渠镇,张载入该镇崇寿书院就读,并随邠人焦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