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谈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
作者:阎笑非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吕惠卿  熙宁变法  反变法派  苏辙  苏氏  张方平  欧阳修 
描述:王安石变法所采取的激烈反对态度都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张方平经济思想新论
作者:叶世昌 钟祥财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方平  三司使  王安石  社会经济  校书郎  秘书省  北宋  免役法  宋仁宗  屯田 
描述:嘉祐年间两度出任三司使,直接参与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管理,使他在广泛接触和分析现实经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思想。他在年轻时,
论张方平的货币流通思想
作者:过文俊  来源:湖北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张方平  货币史  货币思想  货币政策  王安石变法  钱荒  地主阶级  流通理论  问题研究 
描述:论述中,也有其独到的见解。目前,研究张方平货币思想的著述很少,本文作为对此问题研究的一个尝试,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张方平关于货币问题的言论大致包括货币基本理论、货币流通理论和货币政策等方面。其中,关于货币流通问题的论述是其货币思想的重点。
王安石改革与社会舆论
作者:孟天运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  神宗  社会舆论  谏官  欧阳修  台谏制度  司马光  张方平  保守派 
描述: 任何改革,都要遇到一个社会舆论问题。如果把改革比做船,舆论就是风。舆论与改革一致,就是开顺风船;不重视舆论,只靠行政命令,就是开无风船或顶风船了。在这方面,王安石改革中的教训是很典型的。我认为,王安石改革中社会舆论问题没有解决好,是其改革困难重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宋“乌台诗案”起因管见
作者:苏培安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  宋神宗  北宋  起因  张方平  御史台  熙宁  吕惠卿 
描述:”。考其起因,《宋史·苏轼传》说: ……(苏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直、何正臣摭谢表语,并媒孽托讽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
苏洵学非出于战国縱横辩——兼论两宋品评人物之差异
作者:金国永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战国纵横家  张方平  司马迁  荀子  战国策  士大夫  王安石  文章  苏秦 
描述:当然不会像今日之立志为专业
苏辙离开变法阵营的原因
作者:吴琳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苏辙  张方平  欧阳修  《老子解》  北宋中期  市易法  司马光  自然无为  免役法 
描述:作为蜀学早期重要代表的苏辙,在北宋中期,从早年极积主张变法到后期反对变法。对此,深究其因有三大方面,一是与“熙宁变法”的反对者欧阳修、张方平的恩怨关系;二是与变法执掌者王安石在变法的方式、方法、立场上存在根本分歧;三是受道家、道教的自然无为哲学思想和与民无争的政治思想的影响
苏洵年谱
作者:曾枣庄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  县志  欧阳修  苏洵  王安石  墓志铭  张方平  进士及第  苏轼  士大夫 
描述: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眉山县志》卷一:“眉山古称形胜地。唐《通义志》云:‘峨眉揖于前,象耳镇于后。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广舆记》云:‘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
北宋时期的汴河建设
作者:黎沛虹 纪万松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时期  汴河  漕运  宋太祖  黄河  王安石  河渠  张方平  财赋  江南运河 
描述:为本,漕运以河漕为主,……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宋太祖曾对进贡宝带的钱椒说过:“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
苏洵、苏辙文学简评
作者:刘乃昌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张方平  六国  司马光  宋王朝  韩琦  王安石  文字  苏辙  形势 
描述:的研究,一些同志已做出了不少成绩。本文只是在这些新的成果鼓舞和启发下,应有关同志之约而临时涂写的两则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