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08(2)
2006(1)
2001(2)
1999(1)
1994(2)
1986(1)
1985(4)
1981(1)
197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
石油勘探与开发(2)
四川地震(1)
公路(1)
地球物理学报(1)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
石油学报(1)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
断块油气田(1)
合理注水压力讨论
作者:陈永生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水压力  吸水能力  注水指示曲线  改善开发效果  注水井  张性裂缝  大庆油田  油层  老君庙油田  吸水层位 
描述:注水开发的砂岩油田,注水压力的高低对油田开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认识和确定合理的注水压力问题。
用三分量速度图频谱矩阵分析法对声波发射偶极子进行精确定位
作者:Hirokazu Moriya  来源: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声波发射  频谱矩阵  偶极子  三分量检波器  速度图  频谱分析法  精确定位  张性裂缝  频率域  三维速度 
描述: 我们提出了一种声波发射偶极子的精确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估计地下张性裂缝的三维速度图技术。声波发射偶极子是一对声波发射源,它们在同一裂缝上方相邻的位置上激发出相同的波,但波至时间不同。我们在频率域中进行分析,从而估计震源的相
半无限地下介质中与垂直张性裂缝相关联的应力场和地面形变
作者:曾心传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面形变  张性裂缝  地下介质  应力场  半无限介质  相关联  裂缝面  应力降  倾向滑动断层  剪应力 
描述:,而裂缝顶部开裂的宽度与裂缝深度比较,则认为相对地较小.
公路滑坡病害与治理
作者:肖泽章  来源:公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滑坡病害  古滑坡  公路  牵引式滑坡  剪切应力  泥页岩  治理措施  软弱带  张性裂缝  山体结构 
描述: 我区地处贵州西南部,海拔270~1800米,地形相对高差在40~300米间,鸡爪地形发育。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1200毫米,集中于5~10月。常有连续干旱。发生滑坡病害区的地层地质多为坡、崩,洪积或油泥页岩、泥质砂岩、煤质泥岩等组成的煤系地层。结构松散、持水性强。
1870年巴塘7.2级地震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地震  巴塘县  活动断裂  竹巴笼  地震地质  张性裂缝  等烈度线  藏民  发震时间  洪积扇 
描述:一、地震概况1.研究现状自1960年以来,已有不少单位和学者对这次地震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并编著有相应的书籍、报告和图件,详见表1
根据破裂的长/宽比估算应力
作者:Agust Gudmundsson 林传勇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应力  水压破裂  最小主应力  杨氏模量  超压力  张性破裂  泊松比  裂缝群  波速度  张性裂缝 
描述:有效应力或流体的超压力,而不是最小主应力。例如,岩脉的长/宽比可给出岩浆在岩脉形成时的超压力,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超压力可用以估计出岩浆来源的深度(Gudmundsson,1983)。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的构造因素
作者:赵从俊 欧振洲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碳酸盐岩  裂缝性气藏  构造体系  复合型圈  构造因素  构造高点  张性裂缝  复合构造  综合研究 
描述:论述了古构造发展与油气富集关系,提出以凹陷、斜坡为主的背景上形成的复合型圈闭,最有利油气的富集;长期继承性隆起背景,虽有利油气的富集,但容易产生油气的纵向散失,勘探重点应以寻找褶皱相对适中和盖层不至被破坏的圈闭,才有希望钻获油气。最后文中强调了加强以构造为主的进行综合研究的重要性。
对含油裂缝性花岗岩的裂缝开度、润湿性和毛细性质的评价
作者:Tuan P.A.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裂缝性油气藏  基岩油气藏  花岗岩  张性裂缝  岩心分析数据  毛细管作用  润湿性  电阻率  渗透率  越南  裂缝几何学  裂缝  裂缝宽度  裂缝识别测井  储集层描述 
描述:出评价。分析说明,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是带有微裂缝的基质。建立了具有单和双大裂缝和微裂缝基质的裂缝性花岗岩物理模型。用哈斯勒传感器,在两种饱和状态(完全和部分盐水饱和)测量该介质的电阻率和水渗透率。控制有效的过载压力,使裂缝开度和岩样的渗透率发生变化,并使得在两种饱和状态下电阻率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研究了电阻率、渗透率相对于过载压力的滞后性。对比结果证明,用电阻率资料比用渗透率资料计算的裂缝开度更具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