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文释道,因道悟文:对《游褒禅山记》蕴含思想的赏析
-
作者:谭咏 李凌翼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言素养 悟文 中学语文教材 理清思路 物质条件 引导学生 唐宋散文 思想
-
描述:悟文"上,既使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提升语言素养,又使学生在讨论中领悟本文表达的思想。
-
作文评改之我见
-
作者:程丹 来源:才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评改 写作 自评自改 引导学生 王安石 曹雪芹 红楼梦 艺术 俄国作家 教师指导
-
描述:字成文何其艰辛。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敲一绿,费尽心神,成其伟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成就了《红楼梦》的辉
-
阅读教学离不开“陌生化”
-
作者:宋斌 来源:辽宁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陌生化 阅读教学 文本 引导学生 学生阅读 布莱希特 阅读过程 王安石 创作过程 实现
-
描述:到台上的换景、换人等过程,也就是适当地把戏剧的形成过程展示给观众,以提醒观众,这是在演戏。阅读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作者的创作成果,而不是过程
-
语文教学应是充满活力的“百草园”
-
作者:葛嵩林 杨仟林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 个性特色 创新活力 个性差异 语文教师 充满 审美教育
-
描述: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模板塑压效应下,统一尺度的要求,扼杀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性创造,个体性表达和讲授方式缺失。教师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湮没于教参的已有理念、教学模式的固定架构和评价机制的隐性需要之中,总是以"他我"而非"自我"的面目出现,泯灭了语文教师的自由思想
-
用“三读、三改”法让学生修改作文的一点尝试
-
作者:岳刚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修改作文 作文教学 唐宋八大家 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 文章 托尔斯泰 王安石 教师 尝试
-
描述:学中,要求教会
-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
作者:陈明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培养学生 小学生 引导学生 刘绍棠 多种形式 口语交际 中学 教师 心理发展
-
描述:情,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老作家刘绍棠在回忆他童年时的启蒙老师的文章《老师领进门》里,谈到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把课文编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让童年的刘绍棠爱上的语文课,而且还在他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事实上,谁也不喜欢照本宣科
-
课堂学习应是课前预习的延续:以《孙权劝学》的教学为例
-
作者:赵功文 张国安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引导学生 学习过程 教师 教学过程 全过程 学习新知识 孙权
-
描述:两个阶
-
练好情感教学“五字功”
-
作者:周桂英 来源:教书育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 引导学生 情感体验 实践与研究 文本 最佳境界 刘绍棠 学生情感 教学手段
-
描述:语文教学只有叩击到学生的"情感区",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也才能够达到作者情、文本情、教师情、学生情"四情融通"的最佳境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师只有先练好情感教学"五字功",才能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和激情洋溢的语言开启学生情感的阀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
作者:邱丽宏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情感教育 亲情教育 爱国主义 培养学生 爱国忧民 引导学生 劳动人民 南宋诗人 王安石
-
描述: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于山水间悟人生哲理:《游褒禅山记》课例赏鉴
-
作者:贾侦 王永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褒禅山 教学目标 人生哲理 设计意图 王安石 课例 文言文 多媒体展示 文本
-
描述:【课例实录】一、形象导入,激发热情师: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毛泽东面对滚滚北去的湘江,红林尽染的群山,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学生齐答:问苍茫大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