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
按年份分组
1994(1)
1987(1)
1986(1)
1984(1)
按来源分组
文学评论(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历史研究(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宋朝官员人数及其他
作者:王锡鉴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朝官  宋祁  幕职  宋州  州县官  李心传  曾巩  中州  两宋史  宋代官制 
描述:(年间)二万余员;(英宗)治平(年间)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余员,总二万四千员。”李心传在
宋代官吏的俸禄
作者:何忠礼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  墓志铭  士大夫  王安石  《曾巩集》  《文献通考》  俸禄  范仲淹  州县官  宋代官员 
描述:是一般士大夫的俸禄也随官品之大小,差遣之有无而大相径庭,即使《禄令》所载的待遇,与实际收入仍有一定差距。根据笔者研究,宋代广大下级官员的傣禄并不高,有的则远远不足以养廉。这种现象往往在少数宰执、大臣高俸禄的掩盖下,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两宋官吏俸禄的实际状况作些分析,并由此考察俸禄不足对官吏生活和吏治所产生的影响。
北宋的循资原则及其普遍作用
作者:邓小南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吏部  官僚制度  铨选制度  北宋时期  王安石  亲民  资治通鉴  转运使  州县官 
描述:循资,即依资递迁、按资排辈,这种升迁原则在我国封建官僚制度史上曾长期发生作用。唐代中叶,体现这一原则的条格——《循资格》正式颁行;北宋时期,循资原则极大地膨胀起来,成为铨选制度中窒息人材的重要原因。
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的生平仕履
作者:吴熊和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州县官  宋代  著作郎  选人  屯田  仕履  晏殊  进士  生平 
描述:柳永登第释褐之后,在他的仕途上不断遇到障碍,改官和转官就是壁垒森严不易通过的两个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