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
作者:赵霞 来源: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戏剧 封建礼教 封建伦理道德 叛逆者形象
-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它通过女主人公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浪漫主义情节,反抗束缚人的个性、扼杀人的正常感情和欲望的程朱理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它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青年女子对人性解
-
中国封建伦理文化的解体与《红楼梦》女冠男亚的新座次
-
作者:汪道伦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封建伦理道德 贾宝玉 “自杀自灭” 《牡丹亭》 精神支柱 曹雪芹 封建社会 《西厢记》 情理冲突
-
描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文化。在这个文化系统中,封建宗法专制思想是统治思想。在封建专制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始终支撑着中国封建大厦,形成历代封建王朝政治思想统治的有力武器。朝代君主可以更换,而封建的伦理道德却不可更换。但随着...
-
陆九渊心学特征探究
-
作者:惠吉兴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宋明理学 本心 唯心主义 宇宙万物 主观感觉 封建伦理道德 客观主义 道德规范
-
描述:识或观念,而是一种先天的普遍的道德规范,是独立自存的伦理实体。他说,“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页。以下凡引出此书只注页码)“四端者,即此心也,”(第149页)“仁,人心也。”(第232页)所谓“本心”就是本体化和实体化的封建伦
-
晚明纵欲主义社会思潮的历史反思
-
作者:成淑君 张献忠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社会思潮 纵欲主义 袁宏道 封建伦理道德 传统道德 《金瓶梅》 李贽 道德价值规范 汤显祖 冯梦龙
-
描述:情,极力讴歌世俗生活的享乐。二是主张摆脱一切束缚,“率性而行”,以自我心理的愉悦和满足为最高生活准则。这些思想的提出,无疑对封建传统道德价值规范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而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则在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广泛地关注自身的情感欲望、心理体验等,个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探索自我并积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展示自我存在的最佳方式。这比历史上以往任何一种思潮都更贴近生活,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总之,晚明社会思潮以其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在封建道德礼教束缚压抑下缺少个体生命自觉的历史长河里,如漫漫长夜里跃动的一团火花,闪烁着耀眼的光亮,因而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甚至有人把它与西方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对待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我们都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给予公正客观地剖析,以使它在历史的发展坐标中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同样对晚明社会思潮也需有...
-
王思任戏曲批评
-
作者:佘德余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思任 《西厢记》 杜丽娘 《牡丹亭》 王实甫 汤显祖 戏曲批评 人物形象 封建伦理道德 祁彪佳
-
描述: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当时及其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辩证
-
作者:晓慧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宇宙观 主观意识 道德本体 客观世界 圣贤 本体化 “本心” 封建伦理道德
-
描述:首先,陆九渊所说的“吾心”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本心”即普遍的道德本体。他说“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陆九渊集》第444页)心的内容是本体化了的封建伦理道德,“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
简论王夫之对张载哲学的发展
-
作者:黄小榕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载哲学 封建伦理道德 抽象同一性 简论 自然观 辩证法 斗争性 现实基础 人性论 王安石变法
-
描述:使天下一统于大宋皇帝陛下。依照封建伦理道德建立起和谐亲睦的社会,就是他的最高理想。因此,不论在政治上或思想上,张载终究是当朝统治者的维护人。王夫之则与张载不同,他眼见明朝黑暗腐朽而在战火中焚灭,亲身蒙受了亡国的耻辱。这使他既对明朝统治者毫无好感,又使他极端憎恨异族统治者,不惜舍命与之抗争。在他心目中,没有一个为之效忠的主子,没有一个皇权的沉重枷锁禁锢他的思想和言论,他较张载更为自由地驰骋于抽象思维的领域。他的思想和哲学,也就更具彻底性和战斗性。这些时代和人生的差异,就是王夫之辩证地继承和发展张载哲学的现实基础。
-
朱陆教育思想比较
-
作者:彭元龙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教育思想比较 道德修养 封建伦理道德 封建皇权 不同之处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哲学思想
-
描述: 对朱陆之间的论争,黄宗羲曾说:"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既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朱陆之争,不是由于二者路线不同,他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只是入手有异.要对朱陆教育思想进行比较,首先要对他们在哲学思想上异同有所了解.
-
陆九渊的人生哲学及其意义
-
作者:饶国宾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人生哲学 人生修养论 羞恶 孟子 心学 人生目的 发明本心 人生观 封建伦理道德
-
描述: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所创立的“心学”体系,是当时乃至以后几个世纪中较有影响的哲学体系,它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他的人生哲学则是他的“心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就他的人生哲学及其意义和消极影响,略陈管见。
-
“格物致知”考辨
-
作者:刘泽亮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心学 程颐 考辨 陆九渊 格物穷理 直觉 体认 认识论 封建伦理道德
-
描述:本文考索了“格物致知”的源流,依次阐释了汉学、理学、心学及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者王船山的“格物致知”说,揭示了这个命题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由纯伦理学含义向认识论、方法论含义的转变过程,并论述了“格物致知”说与科学及直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