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作者:林兵  来源:湖北教育(教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性体验  关注学生  王安石  自主研读  文本独立  个性化阅读  读出  武昌区  家乡  心灵对话 
描述:确认学生是有着鲜括思想的独立的生命个体,确认学生因其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必然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这种学生与文本独立对话的个性反映,应该而且必须关注。较之于传统教学,这是与本次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发展”这一课改主旋律相呼应的体现在语文学科中
视读书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配合课文《师恩难忘》
作者:蒋文汇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读书法  中篇小说  北运河  家乡  写作  文学创作  作家  新小说  课文 
描述:视读书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配合课文《师恩难忘》
望断关山万千重——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赏评
作者:叶刚  来源:新课程(小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相思  学生  赏评  家乡  保家卫国  王安石  教师  背景音乐  多音字 
描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
并非只有一个“绿”字——品《泊船瓜州》
作者:钱佳迪  来源:作文世界(高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泊船  瓜州  江南  想像力  阅读提示  家乡  思维  形容词活用  中学 
描述:并非只有一个“绿”字——品《泊船瓜州》
“运河文学”的理论构架
作者:致远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刘绍棠  理论构架  北运河  地方特色  作家  作品  中国气派  革命现实主义  家乡 
描述:,已创作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集11个(收中篇小说40余部),短篇小说集7部,散论集7部,还有2部选集和5种外文版选集。计43种,500余万字。丰富浩瀚的著述和作品构建起刘绍棠的“运河文学”体系。 “运河文学体系”,也是他倡导的“乡土文学”体系。 1979年,刘绍棠重新执笔,面对的是千帆竞发,万木争荣的文艺春天。前辈作家重新焕发创作青春,同辈人扬鞭策马,后起之秀脱颖而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文坛几乎每周、每天都在报导着激动人心的消息。从来不甘落后的刘绍棠感到形势逼人,产生危机意识。于是他以文坛才子的敏感,把自己放到当代文坛的作家队列中,认真比较分析,从而选定自己的创作方位。他分析道:“写干部我不如王蒙,写知识分子我不如宗璞,写士兵我不如王愿坚,写工人我不如胡万春,写劳改队我不如从维熙,写市井我不如邓友梅。但...
从“春风”、“明月”的表意倾向看《泊船瓜洲》诗的主题
作者:何二元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明月  王安石诗  “月”  主题倾向  家乡  诗歌  熙宁  风象  次韵 
描述: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的艺术性得到人们的一致赞赏,尽管对诗的主题是什么尚有分岐。这一方面说明艺术具有某种独立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总未免使人感到某种缺憾。人们一直力图弄清这首小诗的主题,正如一尊出土的断臂美人,人们总想考证她的身份,尽管这并不影响观赏。
刘绍棠的“运河文学”
作者:伦海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运河  一丈青  孙犁  “乡土文学”  作家  作品  蒲柳  家乡  中篇小说 
描述:养起来的第一批青年作者,他是佼佼者,也是幸运儿,很早就跻身在文坛的上层。
人民给予我最崇高的荣誉
作者:张俊禄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学创作  档案馆  刘绍棠  家乡  作家  乡土文学  天理  长篇小说  通县 
描述:有所怕,我最怕的是被乡亲们戳脊梁骨。所以,乡亲们认为我给家乡争了
家乡
作者:刘跃利 黄松哲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乡  燕子  歌诗  江水  阳间  黄松  国史  夕阳 
描述:家乡
恋着墨鱼
作者:王昌平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鱼  唐宋八大家  乐山大佛  种鱼  黑鱼  雪白  苏轼  书法  曾巩  家乡 
描述:黑了。这种鱼背锃黑、鱼肚雪白的鱼,名曰"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