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胡应麟诗歌理论探微
作者:杨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诗薮  诗薮  诗史观  诗史观  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  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 
描述:诗文集《少室山房集》及论学杂著《少室山房笔丛》。其中《诗薮》集中体现了胡应麟的诗学思想,并以浩繁的内容和庞大的规模成为诗论中少有的体系严谨之作。 与中国古代诗话松散、随意的普遍特点不同,《诗薮》线索明晰,逻辑性强。全书分为内编、外编、杂编、续编四部分,主要观点多存于内外两编之中。内、外编分别从体裁和时代的角度对古代诗歌进行了分析,提出重要的“体以代变,格以代降”的诗史观。胡应麟认为,诗歌有不得不变的必然趋势,他从诗歌自身规律和外界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而承认诗歌发展变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诗薮》分别研究了四言诗、古乐府、七言歌行、五言律、七言律、绝句、骚赋等诗体,在历史流变中追溯其衍生发展的过程并对各诗体的本色进行归纳。但是胡应麟同时也认为在变化的过程中,诗歌格调总的来说是逐渐低下的,所以他认为通过效法古人,获得相同面貌才能赢来诗歌的复兴。这是他作为复古论者的基本立场。胡应麟在对各个朝代和诗体的风格和成就的总结中提出了诗歌审美的最高理想,即诗歌要有浑融的美感;基于这个标准他对汉唐诗歌给予很高的评价,而批评六朝诗风浮靡、宋诗筋骨大露。这个标准也决定了他对各个朝代和诗人的评价和看法。作为明代复古理论的修改和完善者,胡应麟还提出了“兴象风神”和“神韵”来补充“体格声调”的标准。他既讲究“法”,强调诗歌应当“体正格高,声雄调畅”,又要求诗歌要浑融、有余味,具备难以言喻的美。“风神”和“神韵”的提出在理论上使诗人摆脱了僵硬法式的束缚,避免大量如“冠裳土偶”般毫无生气的作品的复制,对明代复古理论起到了纠偏的作用;同时,“神韵”的大量运用也被很多研究者视为清代神韵说的前驱。 《诗薮》系统地对明代格调理论和复古主张进行了完整细致的阐述,并提出
两颗交相辉映的艺术明珠:《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作者:余兰兰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学作品  美学价值  艺术形象  价值取向  审美理想 
描述:风格这些作品内在要素的同中之异。
烟火蕴传奇 水磨涤清音
作者:周秦 河马  来源:文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昆腔传奇  牡丹亭  京剧表演艺术  舞台表演  审美理想  杜丽娘  昆山腔  表演程式  昆剧 
描述:古老而精深的昆曲艺术犹如一枝香气馥郁的兰花,已绽放六百余年。作为昆曲艺术之源,传奇创作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结,舞台表演寄托着写意的审美理想,只有继承传统,昆曲方可存续。
做一个生命的阐释者:兼评刘衡的摄影作品“高原人家”
作者:李于昆  来源:郴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摄影作品  高原人  阐释者  刘衡  摄影艺术  中国摄影家协会  青藏高原  审美理想  人物形象  自然景观 
描述:人文景区旅行摄影,他偏爱青藏高原的纯朴,喜欢西北大地的豪放,向往原始森林的神秘……,倒不是像高更——因为厌倦了而逃离人类文明,而是自觉地从这些具有强烈生命形式感的影像中间,去寻找那些少异化的纯真心灵,发现那些契合自己个性气质、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人、生命及自然景观。
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
作者:汤文进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文化  汤显祖  江西诗派  美学思想  黄庭坚  审美理想  清代江西  现实主义  基本走向  陶渊明 
描述: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汤文进自古“江西乃豫章之郡”,豫然有章,较早地对南北文化进行了综合。若置诸毕夏文化总背景上来审视,则可发现其作为观念形态的审美文化(含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两个方面)的发展曲线为:起点高,以东晋陶渊明为代表;中途耸起两个高峰──...
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思潮
作者:黄理彪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古典和谐美  汤显祖  汉魏时期  审美理想  明末清初  美学思想  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  石窟艺术 
描述: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思潮黄理彪(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精神是和谐,但是,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不是毫无变化,死水一潭。其间,发生过三次大的反和谐思潮,第一次是汉末魏晋时期,第二次是明末清初时期,第三次是在20世纪初年。这三次反和...
生生死死皆情缘--试论《牡丹亭》的美学价值
作者:杨绍波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理想  封建礼教  红楼梦  泰州学派  个性解放  民主思想  宋明理学 
描述:时思想解放的浪潮和人文主义潮流,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汤显祖的思想是属于左派王学
铅华销尽见天真——浅论《小山词》
作者:王玫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晏几道  情感因素  认识价值  作者  题材  历史意义  古典文学  词话  审美理想 
描述:历来对晏几道《小山词》的评论甚少,至于专篇论及除了宛敏灏的《二晏及其词》一书而外,几乎就没有其它的有关文章了。纵使二晏并举,也是大晏论多,小晏论少。究其原因或许有二:其一,晏几道的生平事迹难考定,连一篇传记都没有,只是一些词话笔记杂录中偶尔及之,但也只是三言两语,惜墨如金。这样,势必对研究小晏
从系统观点看宋诗的发展
作者:艾思同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歌  精神气候  北宋  审美理想  文化环境  创变  欧阳修  黄庭坚  王安石  自然景物 
描述:题进行探讨。首先考察外部环境的变化。宋承唐后,政治、经济等因素大有变化,这都对宋诗发生着各种影响作用。然而其中较为明显和直接的“精神气候”,则是文化环
适意为美 畅抒性灵——屠隆文学批评一瞥
作者:张静秋  来源: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批评理论  屠隆  性灵论  审美意识  明中后期  汤显祖  文化精神  性灵说  审美理想  社会心理 
描述:适意为美 畅抒性灵——屠隆文学批评一瞥